葫芦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陆羽茶经中提到的二十四茶具的形状和用 [复制链接]

1#

大家好,上次分享的唐代的饮茶文化中,引用了陆羽《茶经》中的“二十四茶具”。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二十四茶具。

1、风炉:又名炭承,以铜铁铸成,形如三足鼎,为煮茶用的炭火炉。古人认为煎汤烹茶必须用炭火有焰为活火。

2、筥(ju):以竹织之,高一尺二寸,径阔七寸。或用藤,作木楦如筥形织之。六出圆眼。是以盛木炭的专用器具。

3、炭挝:用六棱形的铁棒制成。长一尺,头部尖,中间粗,握处细,握的那头可以套一个小环作为装饰。

4、火筴:又称著,就是平常使用的火钳,圆且直,长一尺三寸。火筴顶端平齐。通常用铁或熟铜制成。

5、釜:即小口锅,用生铁制成。生铁,即现在以冶铁为生的人所说的“急铁”,这种铁是用坏了的耕刀炼铸的。煎茶用的小铁锅。

6、交床:十字交叉的木架,中间被挖空用来支釜。

7、纸囊:贮存炙后茶叶的用具,用两层洁白且厚的剡(shan)溪(今浙江,曹娥江上游一段)藤纸缝制;用来贮存烘焙好的茶,使其香气不易失散。

8、碾:碾以用橘木制作为好,也有的是用梨木、桑木、桐木或柘(zhe)木做成。碾槽内圆外方;内圆便于运转,外方可以防止倒翻。碾槽内刚好可以放一个碾磙(gun),没有多余的空隙。碾磙的形状好像只有一根中心轴而没有轮辐的车轮。用以碾茶。

9、罗合:罗是罗茶末的用具,用竹筒蒙纱绢而成。合是盛茶末的容器,用竹片或杉木片弯制而成。

10、则:量茶用的小勺,多用蛤壳制成,也有用铜铁、竹子制成。

11、水方:用椆(zhou)、槐、楸、梓等木料制成,内外缝隙用漆封死,用来盛水量水的器皿。可以盛一斗水。

12、漉(lu)水囊:过滤煎茶用水的工具,形如今捕昆虫的网。外框一般都是用生铜铸造的,以免被水打湿后生出铜苔和污垢。在山林中隐居的人,也有用竹木制成的。漉水囊的圆口径约为五寸,柄长一寸五分。

13、瓢:又称牺杓,把葫芦劈开或削木而成(通常用梨木挖成)。为盛水的勺。

14、竹筴:用桃木、柳木、蒲葵木或柿心木做成,也有的用竹子制作;长一尺,两端用银包裹起来。煎茶时,起搅动作用。

15、鹾(cuo)簋:用瓷制成,圆形,直径四寸,形状像盒子、瓶子或小坛子;贮存盐花的器皿,唐代煎茶时需要放少许盐花和葱、姜、枣、桔皮、薄荷、茱萸等共煮的习俗,因此簋也是茶具之一。

16、熟孟:盛熟水的器皿,有瓷器和陶器两种。唐代煎茶,当水滚沸时,用熟孟中的熟水压沸。容量为两升。

17、盏:盛放茶水的器皿,唐代茶盏皆为瓷器;以越州出产的品质最好,鼎州、婺州品质次之,岳州的也不错,寿州、洪州的最差。越瓷、岳瓷为青瓷,易于呈现茶的汤色,茶色淡红;邢瓷是白色,使茶汤呈现红色;寿州瓷是黄色,使茶汤呈现紫色;洪州瓷是褐色,使茶汤呈现黑色;这些均不适合饮茶用,因此只有青瓷为唐代饮茶器皿的主流颜色。

18、畚(ben):盛茶盏的蒲包。用白蒲草卷编成的盛物用具,由于唐代茶道以十人为限,因此畚内可以装十个瓷茶盏。

19、札:一种刷子,选取棕榈皮,用茱萸木包上并绑紧,或割下一段竹子,在竹管内装上棕榈皮扎紧;形如毛笔。

20、涤方:用于贮存洗涤后的水。用楸木制成,容量为八升。

21、渣方:用来盛放各种残剩茶水渣的木质方合,容量为五升。

22、巾:茶盏在涤方里洗净后,要用巾来擦去残留的水珠;巾是用绝布(粗绸子)制成,长二尺,一般做成两块,交替使用。

23、具列:收纳并陈列各种茶具的案床。形状为床形或架形,用竹、木等材料制成。

24、都篮:亦称都统笼,是盛装各种茶具的大容器,用笔篾编制,里面有三角方眼,外边用两道宽篾作经丝,一道窄细的篾(mie)作纬结,交替编压,编成方眼,这样的都篮玲珑美观。都篮高一尺五寸,底宽一尺,高二寸,长二尺四寸,宽二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