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医院在线诊室 http://www.t52mall.com/m/「来源:|悦读茶书会ID:yueduchashuhui」
原创作者:杏子
陈鸿寿和曼生十八式
“器为茶之父”,我们在日常饮茶的过程中要用到各式各样的茶具。今天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紫砂壶之中的文化。
谈到紫砂壶,就免不了要提到一个人物了——他便是陈曼生。
陈曼生,本名陈鸿寿,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篆刻家、书法家、画家、紫砂陶壶设计家。
陈曼生本是一位政治人士,又怎么会和紫砂壶扯上关系呢?
其实陈曼生在仕途上并没有什么突出之处。他虽曾任赣榆代知县、溧阳知县,但也只是“七品芝麻官”,后升任江南海防同知,不过也仅为正五品官员,相当于现在的地市级干部。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艺术造诣极高,精通多方技艺,在书法、篆刻、绘画等领域开辟了一片天地。他和丁敬、蒋仁、黄易、奚冈、陈豫钟、赵之琛、钱松八人被世人称为“西泠八家”。因善诗文书画,还与学者、书画篆刻家陈豫钟齐名,人称“二陈”。这样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便注定会有一段传奇故事。
那么,陈曼生和紫砂壶到底有怎么样的一段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陈鸿寿隶书册页)
(陈鸿寿行书苏轼诗四屏)
陈曼生像
陈曼生以制壶闻名,其制壶创意可谓是打开了紫砂壶的又一扇大门,使紫砂艺术进入了历史上的又一高峰时期!
谈到陈曼生,大家免不了会想到“曼生十八式”。“曼生十八式”都是由陈曼生所制吗?答案是否定的!其实,陈曼生虽有制壶的爱好,但并非制壶工匠,所以说他是曼生壶的“设计师”其实更为确切。那曼生壶的制作者是谁呢?提到这个问题,杨彭年这个人物就该登场了。
陈曼生在溧阳为官期间,机缘巧合之下结识了宜兴的制壶名手杨彭年,后他与杨彭年结交,二人一拍即合,便成就了紫砂壶史上的千古绝唱。
我们常说:陈曼生和杨彭年的关系便是如伯乐与千里马也。陈曼生与杨彭年等人的“强强联手”,无疑是打开了刻壶者与制壶者合作的大门,也为紫砂壶史带来了空前的繁盛。
人生处世也是一样,善于合作,才能共赢。有时候1+1往往会产生大于2的结果。
陈鸿寿.菊花紫砂壶图
“曼生壶”去除了繁琐的装饰和陈旧的样式,在壶的腹部或是肩部刻以诗文等,壶上还有署款“曼生”、“曼生铭”、“阿曼陀室”,或“曼生为七芗题”等等,刻在壶身最为引人注目的位置,格外突出。
不少人认为“曼生十八式”就是十八种壶,也有前人曾对“曼生十八式”进行整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前人所总结出的比较常见的十八种传统壶型。
曼生十八式
(参见郭若愚《漫谈陈曼生紫砂壶的造型设计》,载《紫砂春秋》,文汇出版社年版)
一、石铫式
壶铭:“铫之制,抟之工;自我作,非周种。”
二、汲直壶
壶铭:“苦而旨,直其体,公孙丞相甘如醴。”
三、却月壶
壶铭:“月满则亏,置之座右,以为我规。”
四、横云壶
壶铭:“此云之腴,餐之不臞,列仙之儒。”
五、百衲壶
壶铭:“勿轻短褐,其中有物,倾之活活。”
六、合欢壶
壶铭:“蠲忿去渴,眉寿无割。”
七、春胜壶
壶铭:“宜春日,强饮吉。”
八、古春壶
壶铭:“春何供,供茶事;谁云者,两丫髻。”
九、饮虹壶
壶铭:“光熊熊,气若虹;朝阊阖,乘清风。”
十、瓜形壶
壶铭:“饮之吉,瓠瓜无匹。”
十一、葫芦壶
壶铭:“作葫芦画,悦亲戚之情话。”
十二、天鸡壶
壶铭:“天鸡鸣,宝露盈。”
十三、合斗壶
壶铭:“北斗高,南斗下;银河泻,阑干挂。”
十四、圆珠壶
壶铭:“如瓜镇心,以涤烦襟。”
十五、乳鼎壶
壶铭:“乳泉霏雪,沁我吟颊。”
十六、镜瓦壶
壶铭:“鉴取水,瓦承泽;泉源源,润无极。”
十七、棋奁壶
壶铭:“帘深月回,敲棋斗茗,器无差等。”
十八、方壶
壶铭:“内清明,外直方,吾与尔偕臧。”
“曼生十八式”真的只有十八式吗?
关于“曼生十八式”历来就有多种说法。其实,“曼生十八式”远远不止十八把,据记载,“曼生十八式”至少有40把壶。
这样说有什么证据吗?
证据一便是年成书的《阳羡砂壶图考》,其中收录了曼生壶共计26把,明显要多于十八把这个数目。证据二便是朱石梅的摹本《茗壶二十品》,其中也是记载有二十把壶,并且里面与谢瑞华先生所总结的“曼生十八式”中大体相似的只有4把。
(以下16壶为《茗壶二十品》中与谢瑞华先生所总结的“十八式”中的不同壶型)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曼生十八式”其实不仅仅只有十八把壶!而记载中的“至少40多把壶”也就并不令人感到惊奇了。
既然不止十八把壶,为什么要称之为“曼生十八式”呢?这种说法岂不是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其实“十八”在古代是用以表示泛指的虚数,表示数量多的意思。比如“十八般武艺”便是指多方面技艺、“十八相送”指的相送多次、“女大十八变”亦是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其实都是同样的表达,而“曼生十八式”也只是“曼生壶”的一个泛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