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国潮景泰蓝,滑县夫妇35年的坚守 [复制链接]

1#
“每一分钟,都有文化遗产在消失。再不保护,五千年历史文明古国就没有东西留存了,如果我们再不行动,我们怎么面对子孙?”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说。时代更迭流转,中国经济腾飞之时,传统工艺的传承也显得格外重要。牛屯镇就有这样一对夫妇,三十五年如一日地坚守着传统工艺的制作与传承。工艺传承·景泰蓝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瓷铜结合的独特工艺品,自元朝传入中国至今已有多年历史。景泰蓝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没有走出过皇宫,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传承了多年,是具有纯正皇室血统的帝王级奢侈品,直到封建王朝结束,才开始在民间流传。景泰蓝的制作工艺极其繁琐复杂,要经过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道工序。它不仅运用了青铜和瓷器的工艺,而且把绘画和雕刻技术也融入其中,堪称中国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郭国春(左)是郭氏景泰蓝的第二十代传承人夫妇二人,一个能言善辩,一个沉默寡言,配合得十分默契。制胎。景泰蓝选用优质的紫铜板,根据所设计的酒具、花瓶、茶具、盘子等造型按照图纸尺寸,在车床上制造出相应的模具。因为用眼过度,夫妇两人在干活时都必须要戴上眼镜才能做得仔细。掐丝。用镊子将压扁了的细紫铜丝掐、掰成各种精美的图案花纹,再蘸上白芨粘附在铜胎上,然后筛上银焊药粉,经℃的高温焙烧,将铜丝花纹牢牢地焊接在铜胎上。郭夫人还打笑说:“郭师傅就负责挨吵。”点蓝。艺师把事先备好的珐琅釉料,依照图案所标示的颜色,用由铜丝锤制成的小铲形工具,一铲铲地将珐琅釉料填充入焊好的铜丝纹饰框架中。郭师傅说:“冬天挨着这个九百多度的火炉,根本就不用暖气。”烧蓝。为了避免铜胎上的色釉剥落,还要烧蓝。色釉和铜丝的熔点不一,每例点完蓝的成品要经过三四次反复点蓝、烧制,才会精美绝伦。磨光。反复烧制的成品凹凸不平,要进行“磨光”。磨光包括刺活、磨光、上亮等几步。先用金刚砂石水磨,把成品表面突出的釉料磨平,使其平整光滑。再用黄石磨去釉料上的火亮和黑丝。最后用椴木炭水磨,使成品的表面光润。镀金。金镀在全部铜丝上,方法用电镀。镀了金,整个成品看起来才会光彩夺目,颜色绚烂多彩。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令人拍手称赞,郭氏景泰蓝作为滑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景泰蓝宝葫芦酒具是最受欢迎的。景泰蓝酒具是郭氏景泰蓝的代表作品,定量注酒是它的奇特之处,杯满酒停,绝不会出现溢杯的情况。为了将这份祖传的手艺传承下去,郭氏夫妇这一坚守就是35年。曾经也收过徒弟,但都没有坚持下来。传统手艺不能丢,他们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加入进来,将这份手艺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除了结婚照上的照片,这是两位第一次合影。(拍摄:朱双艳、苏蕊、张子霄)来源:滑县电视台手机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