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紫砂那点事之逸闻篇一 [复制链接]

1#
专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http://baidianfeng.39.net/

紫砂壶发展史如何简略概括?

顾景舟认为:根据对古窑址的发掘,紫砂壶可追溯到北宋中叶,距今约有一千年的历史。宋代紫砂陶尚在萌芽阶段,一般产品较为粗窳。沏泡茶从明代开始,茶风的盛行推动了紫砂壶的发展。明代是宜兴紫砂的全盛时期,万历、天启时期是成熟高峰期,名匠辈出,最著名的有供春、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陈仲美、陈用卿等明代的胎质较粗。到了清代胎质较细。康熙乾隆有陈鸣远嘉庆道光有陈曼生、杨彭年,制壶水平有很大提高,到了同治光绪则稍逊。晚清邵大亨是一位杰出艺人,可以说是承先启后的人物。抗战爆发后一落干丈以至人亡艺绝。近代,程寿珍的作品,总体讲气魄,不求细部刻划。

茶具是如何演变的?

汉代,瓷器已成为主要的茶事用具。浙江湖州杼山出

土东汉时期的青瓷瓮,刻有“荼”(读如“图”)字。

魏晋时期,饼茶团茶出现炙茶、研磨的工具也随之伴生隋唐时期,“煎茶”盛行。煎茶要添加佐料,茶具最丰富陆羽《茶经》列出27种:破碎团茶用“碾”,清理碎茶用“拂末”,筛茶用“箩”,贮茶用“合”,贮存筛好的茶用纸“囊”,从囊中取茶用竹“笤”,量茶用“则”贮盐用“鹾簋”(音,读如脞鬼’,盛盐的大口、双耳圆器)”,取盐用“揭”,贮生水用“水方”,滤生水用“漉水囊”,舀生水用木“瓢”,贮热水用瓷“熟盂”,点火煎茶用铁风炉”,碎炭用铁“炭挝”夹炭用“火筴”,烹茶用铁“釜”置盖用木“交床”,煮茶时搅茶汤用“竹夹”,盛放茶渣用“渣方”,饮茶用瓷“碗”,贮存茶具用竹“都篮”,陈设茶具用竹“具列”、洗涤茶具用“涤方洗涤茶碗用“扎”,放置茶碗用竹“畚”,擦拭茶具用绸“巾

宋代,“点茶”普遍,“泡茶出现,散茶逐渐推广,茶具简单直接,基本固定为茶碗和茶壶。南宋·审安老人《茶具图赞》中开列了12种茶具:竹笼围的茶炉称“韦鸿胪”,捣碎茶饼用

的木臼称“木侍制”,金属茶碾称“金法曹”,石制茶磨称“石运转”,葫芦茶勺称“胡员外”,罗绢茶筛称“罗枢密”,棕榈茶帚称“宗从事”,漆器茶托称“漆秘阁”,陶瓷茶盏称“陶宝文”,有壶流壶把用来点茶的水壶称“汤提点”,打茶用的竹茶筅称“竺副帅”,丝茶巾称“司职方”。

明清两代,以“泡茶”为主茶具进一步简化,主要用具为杯和壸。清代出现了盖碗,上为盖,中为碗,下为托,又称“三才碗”喻“天盖之,地载之,人育之”

为什么说“紫砂壶是时代产物”?

汉代以前,茶(荼)主要是当中药熬着喝,瓦罐子是利器。两晋时期,饮茶器具称“茶器”,制茶工具称“茶具”。南北朝、隋、唐、五代沿用这一概念。宋代,制茶工具和饮茶器具统称为“茶具”。

唐人饮茶采用煎煮并且加盐等调料,以釜、铫和碗为主要用具,茶形是团茶。用陶土或金属制成的铫子适于煮茶;挂柚的茶盏适于煎茶。

煎茶是为了“斗茶”,又称茗战”,始于五代时期福建山区茶乡。一斗汤色,无色透亮为上,青、灰、黄、红次之;二斗汤花,泛起的泡沫细密,紧咬盏壁,久聚不散为上。

宋太祖赵匡胤好茶,宫廷茶事极盛,用茶精品为“龙凤团茶”,极品达每团数十万钱。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士人和市民争相效仿,于茶事上攀比,“斗茶”之风大盛,源于五代的“点茶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点茶”,即将团茶碾碎成粉末加上芝麻、果仁、松子之类后放于盏中,以沸水冲泡,并用“茶筅”搅拌,成为乳状茶汁。斗茶多用白茶,故茶盏以深色特别是黑色为主,最有名的茶具就是黑底白毫的“兔毫盏斗茶把烹煮改为冲泡,到了南宋,泡茶方法出现了,茶具逐渐变成以盏和壶为主。

明代,平民出身的朱元璋深知茶人之苦,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年)下令正式废除进贡团茶,从此散茶主宰了茶坛,茶壶开始了实用。

紫砂壶,是在中国的茶文化发展中,从煮着喝到点着吃,再到泡着品,方才有了一席之地。

什么是“点茶法”?

点茶法始于五代,盛行宋元时期,并北传辽、金,明朝后期渐被淘汰。宋人又称其为“分茶”。

从宋徽宗《大观茶论》、蔡襄《茶录》等书看,点茶法的主要程序有备器、洗茶、炙茶、碾茶、磨茶、罗茶、择水、取火候汤、熵(音xie,读如“协東烤)盏、点茶(调膏、击拂)。

宋人诗词中对点茶法多有描写。北宋·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滎歌》有“黃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句。北宋·苏轼《试院煎茶》有“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颼欲作松风鸣。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句。北宋·苏辙《宋城宰韩文惠日铸茶》有“磨转春雷飞白雪,瓯倾锡水散凝酥”句。南宋杨万里《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有“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蒸水老禅弄泉手,隆兴元春新玉爪。二者相遭兔瓯面,怪怪奇奇能万变。银瓶首下仍尻(音kao,读如“靠”,臀部)高,注汤作字势嫖姚”句。宋·釋惠洪《无学点茶乞茶》有“银瓶瑟瑟过风雨,渐觉羊肠挽声变。盏深扣之看浮乳,点茶三昧须饶汝”句。北宋·黄庭坚《满庭芳》有“碾深罗细,琼蕊冷生烟“银瓶蟹眼,惊鹭涛翻”句。

点茶法是将茶碾成细末,置茶盏中,以沸水点冲。先注少量沸水调膏,继之注汤,边注边用茶筅击拂。《舛茗录》“生成盏”条记:“沙门福全……能注汤幻茶,成一句诗。并点四瓯,共绝句,泛乎汤表。”“茶百戏条记:“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离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注汤幻茶成诗成画,谓之“茶白戏”、“水丹青”。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