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紫砂壶的前世今生十四 [复制链接]

1#
北京那治疗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zj/
紫砂壶的前世今生(十四)

作者:读裁者黄远辉,专注人文历史,质量标准,知识产权

推荐阅读书单:《紫砂小史》《宜兴紫砂矿源图谱》《宜兴紫砂矿料》《做壶》《宜兴紫砂珍赏》《阳羡茗壶系》《阳羡名陶录》《茗壶图录》《尧臣壶:吕尧臣紫砂艺术》《布衣壶宗—顾景舟传》《花非花:蒋蓉传》

特别说明:以下内容、图片主要来自推荐书单

▲石瓢壶

“石瓢”最早称为“石铫[yáo]”,“铫”在《辞海》中释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从留传于世的石铫壶看,至陈曼生、杨彭年时期,已有了很大的变化,“曼生石铫”主要特色是上小下大,重心下垂,使用稳当,壶嘴为矮而有力的直筒形,出水畅顺,壶身呈“金字塔”式,观赏端庄。

▲井栏壶

井栏壶,其造型源于井栏。井栏一词,传统文化中多见,如“命理之学”中有“井栏”一格,陈式老架二路太极拳谱第四十一式为“回头井栏直入”。实际生活中的井栏即井之护栏。至于说井栏对环境的美化作用,一是井栏材质之美,如唐、宋、元宫中和贵族就有以金银玛瑙宝石镶嵌井栏的;一是井栏刻字之美,既井栏上镌刻的井名等文字,后者的艺术价值更大些。

▲秦权壶

秦权,秦统一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权”就是用来称量重量用的秤砣;“秦权”壶就是仿其外型。最早秦权壶采用的是环耳形把手。后来不知何人所为,改成了龙形把手。秦权为壶,气度泰然,刚正不阿。光面古拙中意象万千,顾老更是将秦权做成了素器的巅峰典范。

▲德钟壶

德钟,壶型为钟,德是修辞,最俱代表的作品便邵大亨的德钟壶。德钟器形端庄稳重,比例协调,结构严谨,泥色紫润。壶身手感极佳,触摸舒服,造型简洁质朴,一洗清季宫廷之繁缛习气。壶盖内有“大亨”楷书瓜子形印。

高德钟由德钟壶进一步演化改变而来,其特点在于壶身较长,形如圆柱体,壶嘴由剑流改为直流,壶把设计宛若耳状,适于执握。

▲茄段壶

茄段壶,造型灵感来自枝头成熟的茄子,以茄蒂为壶纽,生动有趣;气度饱满,将张力处理在欲破不破之间;流、把的呼应自然顺畅,静动如一。

茄段壶来源于自然,工艺精到,其意韵也充满自然之风。亦是景舟八式的壶型之一。茄段壶应为“茄端”,因为茄梗壶钮连着壶体,表明茄子是从茄枝之端整个摘下来的,而不是“一段茄子”,所以茄段壶乃误传。

▲笑樱壶

笑樱,是明代紫砂壶中的经典壶型之一。据说“笑樱壶”的造型原是出自“婴宁一笑”的历史典故,代表着传统文化中的“和”的精神内质。笑樱造型简洁、形体饱满,线条流畅,制作严谨,气韵素洁,柔中蓄韧,肌理温润,有坦荡之气、君子之风。凝视砂壶,笑樱壶似乎能令观者感受壶之笑意。

▲容天壶

容天壶,取材于源于佛教中的大肚罗汉,取名源于“肚大能容天下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首创,早期作品壶形偏低,后来壶形较高。要体现此壶的气韵的确很难,需要做壶之人用心体会。在气韵饱满的壶身上添加一微微矮颈,壶盖增高成半球状,平添拙朴童趣。出水效果极佳,用起来确实方便舒适。视觉上稳重大度,在质朴中见深厚。

▲美人肩

美人肩宛如古代女子端庄可爱,带点宫廷的雍容华贵,又不失大家闺秀般的妖娆。造型饱满,大方得体,以体现圆润的壶身为主,壶盖与壶身仿佛合为一体,没有空隙,用手抚摸上去,能感受到它的温暖。

▲水平壶

水平壶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当时工艺制作水平的提高,同时由于广东、福建盛行“工夫茶”,喝茶时壶内放很多茶叶,仅用开水冲泡,茶汁出不来,还必须将壶放在茶碗或茶海内,用沸水浇淋茶的外面,使茶壶浮在热水中,才能使茶汁泡出来,所以制作工艺必须精致,壶嘴和壶把的用泥必须绝对相等,壶漂浮在水面时壶仍保持水平而不倾倒,这就是水平壶名称的由来。

▲匏尊壶

匏尊壶,以瓜果植物葫芦为壶的紫砂壶型,为曼生十八式之一。而以葫芦为壶的匏瓜壶,造型圆润,线条柔和,外形朴素。《说文》:从包从瓠[hù]。瓠,葫芦,一种圆大而扁的葫芦,即匏瓜。

清朝官制,有些官员的家眷不能带在身边,因而曼生夫妻无法长相厮守。曼公遂以壶寄情,以解相思,无奈终不能创一中意之壶。一日偶读曹植《洛阳赋》之“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勤”句得“匏瓜”,细究之,匏瓜又称瓢葫芦,乃葫芦之变种。古时将匏瓜象征男子无妻独处。曼公不禁哑然失笑:此物不正好寄我之思,释我之苦矣。遂遍寻匏瓜数日,日日观摩,终成此一不寻常之壶式,名曰“匏瓜壶”。

▲梨形壶

梨形壶也可称为孟臣壶,目前出土和不断发现的孟臣壶,多为小壶,且制作精良。孟臣壶也成为水平壶的代名词。惠孟臣銘款的小壶及“荆溪惠孟制”的印章壶,代代多有出品,同时孟臣壶的名气在日本特别大。孟臣壶属于梨形壶,多为三弯嘴,正把明接。

冯先铭先生主编的《中国古陶瓷图典》认为,“梨式壶,壶式之一,始于元代,流行于明代,因形状似梨而得名”。耿宝昌先生在《明清瓷器鉴定》一书中也说:“梨壶——因造型类似梨而得名。元代始烧造,其后历明、清两代,经久不衰。”因而梨形壶自古便有之,此款梨型壶便也觉器度非几。

▲牛盖莲子壶

牛盖莲子壶,直腹圈足,阔口出唇,短弯流,环状柄。平盖,宽带拱形钮犹如牛鼻,牛盖莲子故此得名。制作此款作品老师都会精心选用精品泥料,牛盖切合紧密,整体清秀敦厚,胎质细腻,色泽典雅。“牛盖莲子壶”为裴石民先生六十年代于宜兴紫砂厂所创制,遂成紫砂壶中的经典之作,发展至今仍是一款不可超越的经典。

未完,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