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征稿选登丨何愿斌探访青山崖茶园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前兆 https://m-mip.39.net/pf/mipso_6964966.html

探访青山崖茶园

冬至头天周日,天气晴朗,在老家做完冬至,吃过午饭我送哥哥回厂里,他正好去青山打理山场,我也去了。早就有到青山茶园看看的念头,但一直忙忙碌碌,直到这个冬天,我终于有了空闲的时间。

经过青龙村和大青山村交界的道路,虽然蜿蜒,却是新修的水泥路,车辆在山野间通行无阻,我们在九龙水库停下来。大青山的主峰倒映在一池清水里,山峦不复蔼蔼,灰蓬蓬的,几只白鹅正在戏水,白得像前几日才下过的第一场雪。道路左边是小青山,盘山道路正在整修,今年夏天雨水大,将先前的沙石路冲毁了一部分,进山的老路基需要继续贯通。果树和茶园离不开灌溉、施肥,修复道路平台是少不了的。小青山杂树清理了大半,栽下去的数百棵桃树、梨树没有抽枝,活下来已经不易。磐石不时呈现于果园,石上藤蔓丛生,四五棵冬青葱葱郁郁,满树红果十分显眼。“有年头的树留下来,还有野生猕猴桃、紫藤,将来搭成甬道,可作一景。”哥哥的创意不错,这上百亩的荒山将建成白茶和果园基地。我建议他结合休闲旅游和采摘,搭配一点儿童娱乐积攒人气。青山离县城不过一刻钟车程,营造一座山给上万家庭作后花园是很惬意的事。我童年的记忆里总是萦绕着故乡的山岗,尽管贫瘠、艰辛,却始终伴随着我成长的道路。如今在楼宇里成长的新一代更需要走出围墙,呼吸更多山的气息。

站在山顶眺望大青山,西方三圣巨石群赫然在目,附近半山腰一座巨型蛤蟆,凝神谛听的虔诚模样,这石景叫做蛤蟆听经,它似乎听得津津有味,一听就是上千年,不再跳跃一步。下山走的是一段没有修通的小径,由山羊钻出来的,荆棘纵横,枯藤遍野。我走出一身汗,脱下外套,脚底下仍不住打滑。“打理之前山就是这个样子,荆棘太多树都长不起来,不用说茶了。”环山栅栏是用毛竹搭成的,他们徒手搭了多久我没有去问。

回到山坳,沿着一条涸溪,走上前辈踏过的石径,翠竹掩映,冬鸟啼鸣,两块磐石相望,岩刻“虎跑泉”楷书,镌印深深,清秀隽永。若是夏日,流泉淙淙,如奏弦乐。两山环抱处,现出两栋破旧的瓦房,左右围墙,中间庭院。明朝嘉靖年间,太医何公云峰在上古道观的原址开设九龙庵学社,延师训道,培育英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改成学校,农业学大寨时又改成茶厂。炒茶的厨房还在,六口大锅台,墙壁上烟熏得黑糊糊的。哥哥说:“房屋刚刚整修,茶叶产量上来后就在这里手工炒制。”文物普查时,此地发现明代断裂的石碑,碑石放置在院子空地一角,雕刻清晰,内容明了。还有一块地界碑,碑面大部分内容被人涂抹掉,无法辨认。就地取材的墙壁用古砖砌就,砖刻“青山何氏”字迹。从东侧门走出老屋,一棵百年皂角树无言矗立,一块形如葫芦的磐石横卧树下,葫芦旁边有两口枯井般的深洞,洞中可见树木的白皙根须。“洞是人工挖的,应该是当年太医收藏草药的地方。”如今,昔日的一切隐于丛林,化为交错的树影,冬日阳光空朦,丛林上端薄雾飘浮。坐拥家山,远眺笔架山,流水潺潺,百草芬芳,当年太医身手细腻,而心中又怀有大象,心忧苦乐万家。老屋周围和青山上发现不少名贵中草药,只有医术高明的人才会种植于此。青山底蕴丰厚,但愿未来时光里,古人敦厚如山的历史会被更多的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