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公元—年,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一朝六十年,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
清乾隆青花八宝纹双兽耳抱月壶高H33cm中华艺术博物馆藏BlueandwhiteBabaowenDoubleearBaoyuePotQingDynastyQianlongperiod(-)H33cmNowcollectiontheMuseumofChineseArts
乾隆朝的瓷器,造型端庄规整,大小器物之作均甚精致,但浑厚不及康熙,秀美不如雍正。风格华丽,不惜工本,新奇的器物不可胜数。特别是小件文具和玩赏品制作甚多,精美灵巧,令人爱不释手。仿古的器型和一般琢器,承袭了雍正时的装饰风格,并更为盛行。
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双铺首尊高H27.9cm中华艺术博物馆藏BlueandwhiteWrappedlotusZunQingDynastyQianlongperiod(-)H27.9cmNowcollectiontheMuseumofChineseArts
乾隆瓷器图案纹饰特征:乾隆时期纹饰内容丰富多彩,除传统的题材外,尤多封建伦理和福禄寿喜寓意画面。如石榴百子、百子图、五福捧寿、福寿三多、五子夺魁、五子登科、三羊开泰、八吉祥图、八仙祝寿、月月见喜。这些祈福求祥的内容,成为以后各朝司空见惯的装饰,广泛流行于清末。另外,赞颂和粉饰太平的纹饰,也有较多的表现。
清乾隆青花百寿莲纹双如意耳尊高H29cm中华艺术博物馆藏BlueandwhiteBaishoulianwenDoubleZunQingDynastyQianlongperiod(-)H29cmNowcollectiontheMuseumofChineseArts
乾隆瓷器胎体特征:乾隆时注重制瓷质量,瓷制精细。如果没有淘炼至细的洁白胎质,就不可能完成复杂新奇的造型和特殊精细的工艺。乾隆瓷之所以器型规整,厚薄适度,都和胎土的高纯度密切相关。从传世品看,早期的乾隆瓷,还是能保持雍正时的细润特色的;晚期虽略显逊色,但仍比晚清的优质。
清乾隆青花螭龙纹葫芦瓶高H29cm中华艺术博物馆藏BlueandwhiteChilongwenGourdBottleQingDynastyQianlongperiod(-)H29cmNowcollectiontheMuseumofChineseArts
乾隆瓷器釉面特征:青花瓷的釉面仍为青白色,民窑亦如此。其青白度深浅不一,釉面肥腴而坚致,并光润均净,偶有微微的波浪釉;也有呈色较为粉白的釉面,民窑器多见。精致的珐琅彩和粉彩器,釉面坚致,细润如脂似玉,光洁无瑕;一般彩器的釉面,釉的莹润,有的不够平净,同雍正时相比稍有差异,早期至美,晚期渐糙。
清乾隆青花三多蒜头瓶高H25.2cm中华艺术博物馆藏BlueandwhiteSanduoGarlicBottleQingDynastyQianlongperiod(-)H25.2cmNowcollectiontheMuseumofChineseArts
清乾隆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青花瓷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古铜器考》一书称赞当时的制瓷业是“有陶以来,未有今日之美备”。乾隆制瓷业集我国历朝名窑之大成,制做了许多精巧无比的瓷器,不仅官窑成就显著,民营窑场也兴旺发达。此时,景德镇御窑厂规模庞大,在督陶官的管理下,每年烧造各种瓷器都在数十万件以上。烧出的瓷器无论是工艺技巧还是装饰艺术都已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清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形容当时瓷器“至乾隆,精巧之至,几于*斧神工”。
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罐高H15.9cm中华艺术博物馆藏BlueandwhiteWrappedlotusTankQingDynastyQianlongperiod(-)H15.9cmNowcollectiontheMuseumofChineseArts
青花瓷仍是当时景德镇瓷器的主流产品,官窑青花和民窑青花的烧造量都超过历史上任何朝代遗留下来的传世品,也比任何一个朝代都要多。乾隆时国内陶瓷市场广大,据文献记载,清代早中期内销情形为“利通十数省,四方商贾、贩瓷者萃集于斯”。
清乾隆青花三多纹梅瓶高H16.8cm中华艺术博物馆藏BlueandwhiteSanduowenPlumBottleQingDynastyQianlongperiod(-)H16.8cmNowcollectiontheMuseumofChineseArts
景德镇外销瓷自康熙中期开始兴盛,至乾隆时最盛。中国瓷器销往世界各地,而其中主要的优质瓷运往欧洲和美洲。据国外有关档案统计,乾隆三十九年(年)销往英国的瓷器约40万件;乾隆十五年至四十六年(—年)的32年间销往瑞典的瓷器达万件。
清乾隆青花四系龙纹盖罐高H48cm中华艺术博物馆藏BlueandwhiteDragonpatternTankQingDynastyQianlongperiod(-)H48cmNowcollectiontheMuseumofChineseArts
乾隆朝青花瓷归纳起来有两大类,一类是典型乾隆器,一类是乾隆仿古器。典型乾隆器生产量极大,是当时社会大众生活用瓷、陈设用瓷、外销出口瓷的主体。其承袭康熙、雍正青花的特点,并在其基础上继续发展创新、提高,体现在制作技巧上达到前所未有的成就。从工艺制作上看,其胎体的成型、青料的绘制等等,每一道工序都是一丝不苟,精工细做,精益求精。乾隆仿古瓷不像雍正仿古瓷要求那么严格,但产量却远大于雍正朝。仿古的方法基本沿袭前朝,仿的最多的是明宣德青花瓷。
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甘露瓶高H30cm中华艺术博物馆藏BlueandwhiteLotuspatternBottleQingDynastyQianlongperiod(-)H30cmNowcollectiontheMuseumofChineseArts
乾隆朝官窑青花瓷既与清幽的康熙青花有别,又与淡雅的雍正青花不同,它是以纹饰繁密、染画工整、造型新奇取胜。民窑青花种类丰富,色彩亮丽,画面多样,造型新奇,精瓷与粗瓷的差别很大。
清乾隆珐琅彩御题诗锦地镂雕瓷如意长L48cm中华艺术博物馆藏Famille-RoseImperialGreenglazepoemHollowPorcelainWishfulQingDynastyQianlongperiod(-)L48cmNowcollectiontheMuseumofChineseArts
清乾隆御题诗瓷器
清代乾隆帝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作诗最多的皇帝,并有《御制文集》和《御制诗集》传世。据《乾隆皇帝全传》统计,他一生总共写诗达4万多首,其中,咏瓷诗文即有近首。乾隆自誉“十全武功”,自诩“十全老人”。他不仅善于写诗,还常命人将自己所作诗文装饰于瓷器,从而开启了官窑瓷器装饰艺术的新境界。
清乾隆粉彩御题诗花卉纹笔筒高H14.6cm中华艺术博物馆藏FamilleImperialpoemFloralpatternBrushpotQingDynastyQianlongperiod(-)H14.6cmNowcollectiontheMuseumofChineseArts
御题诗写在瓷器上创烧于乾隆年间,此前雍正、康熙朝瓷器上有出现诗文但并不是御题诗,而是名诗名句类内容,乾隆年间的御题诗瓷器多在壁瓶、茶具、文具、把玩具等瓷类上出现,烧制数量不多,是乾隆留在身边把玩的心爱物,十分珍贵稀有,正如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云:“康雍乾三朝绘画不题字之品为最多,有题字者较少,若题字必精楷,又以御制诗为至珍贵”。
清乾隆珊瑚红地描金百龙百凤纹盖瓶一对
本藏品为“乾隆年制”款珊瑚红地描金百龙百凤纹盖瓶,瓶带盖,瓶体及盖之四面转角作斜切面。瓶盖上立雕塑灵芝,瓶肩部四角分饰一展翅凤鸟,凤鸟的双翅顶部又各作凤头为饰,左右相对。瓶底部四角各有一呈蹲卧之势的龙,与瓶肩之凤凰遥相呼应。龙凤之间,以金彩的绶带衔璧为饰,绶带一端系于龙角,一端衔于凤口。外部以珊瑚红釉为地,通体描金绘画,一只瓶通体绘百龙纹,另一只通体绘百凤纹,不留余地,龙凤或两两一组,或各自遨游,姿态优美,神态各异。珊瑚红彩妍丽,金彩辉煌夺目,两者相互辉映,彰显出一番清宫独有的华贵。
清乾隆珊瑚红地描金百龙百凤纹盖瓶一对高H28cm中华艺术博物馆藏APairOfCoralGroundVaseAndCoverWiteDesignOfGoldenDragonAndPhoenixQingDynastyQianlongperiod(-)H28cmNowcollectiontheMuseumofChineseArts
瓶底部施金釉,匀净淡雅,中心题“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笔道清晰,结构规整。珊瑚红是清代创烧的一种低温铁红釉,始于雍正,盛于乾隆。珊瑚红釉瓷器是将红釉吹在白釉之上,烧成后釉色均匀、光润,呈现红中闪*,能与天然珊瑚媲美,故名“珊瑚红”。在康、雍两朝,珊瑚红曾用作底色,上面绘以五彩或粉彩,器物的造型、制作、彩绘都极为精细。乾隆时多在珊瑚红上描金,或用它来装潢器耳。但仍以珊瑚红器物为贵。此盖瓶庄重大气,巧夺天工,品相完好,成对保存,堪称同类官窑器中的一绝。
参阅:《沈阳故宫博物馆重要文物》,沈阳故宫博物馆7年第页图14
明末清初之际,海上交通发达,西方传教士大批来华,传播了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中国与西方的文化往来频繁,西方的建筑、雕刻和装饰艺术渐为中国所认识和应用。
乾隆帝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颇深,他继承康雍帝开明的思想,对西洋文化亦有其独特之体会。我们可以认知他对西洋文化的态度是何其开放,胸襟又是何其广阔。这种开放思想在乾隆朝御瓷制作中早就予以体现。正基于乾隆帝对西洋文化的认同和接纳,御窑厂创烧出洋彩也是体现了他对西洋事物的好奇和仰慕。
乾隆珊瑚红地描金百龙百凤纹盖瓶,瓶底部四角各有一呈蹲卧之势的龙,与瓶肩之凤凰遥相呼应。龙凤的造型均以欧式巴洛克雕塑风格塑造,龙凤之间以金彩的欧式绶带衔璧为饰,绶带一端系于龙角,一端衔于凤口。相对于当朝主流,以百龙百凤对称构图和描金笔法见称的传统中国工艺绘画形式,此类带有巴洛克风格的瓷器却采取迥异不同的制法,堪为乾隆皇帝能开明、及时吸收新概念的例证。此类巴洛克风格瓷器的出现,在中国陶瓷制作的发展历程中标志着一个重要的阶段。
通过这对带有巴洛克风格的清乾隆珊瑚红地描金百龙百凤纹盖瓶可以看出,此类瓷器的主要特点就是模印和具有欧洲巴洛克风格的浮雕纹饰。它应当是受到巴洛克建筑艺术的影响和此时铜胎画珐琅工艺的启导,更是受到极少数宫廷西洋传教士艺匠影响的御瓷。当然,这也是景德镇御窑厂陶工和画师们高超精湛工艺的结晶。
此时期乾隆瓷器水平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设计上作出大量创新和尝试,是历朝之冠,并且创造了可能是美学上与技术上最精致绝伦的艺术品。工匠们将素雅的中国情调变成了华丽的欧洲宫廷“巴洛克风”。这种风格上的创新,使中国瓷器这一全球化商品更加引领世界艺术潮流。
来源:中华艺术博物馆
声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