辫子针起针,长针与辫子针组合编织花蕊,短针、中长针、长针穿插钩花瓣……手指翻飞间,不到十分钟,一个装饰了梅花图案的戒指便在72岁的金龙华手中诞生了。作为本届进博会新闻中心“上海非遗客厅”压轴亮相的动态展示项目,这位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莘庄钩针编织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将于11月10日下午现场演示指尖上的智慧。为了这场与中外媒体人的互动,金龙华早早开始准备。“这是向世界展现上海非遗风采的大好机会,既要让中外媒体记者参与进来,也要让大家学有所获。”在众多备选方案中,她最终选择了梅花戒指。“梅花是莘庄的一大特色,莘庄钩针编织技艺有50几种针法,这个戒指只用到了五种最基本的针法,容易上手,而且能当场把实物成果带回去做纪念。”从第一届进博会开始,“上海非遗客厅”每年都在新闻中心开门迎客,以场景化、生活化的方式向来自全世界的朋友展示上海非遗的魅力,成为一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展示上海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独特窗口。今年的“上海非遗客厅”以“非遗新体验、海派会客厅”为策展主旨,动静结合展示项非遗,项目类别为历届之最,直观呈现上海非遗在融入现代生活中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着力展现“新发展”“新作品”“新成果”“新国潮”。七天里,每天都有一场中医养生体验和一场手工艺互动,让人们在这里“遇见非遗,体验传统新生活”。遇见非遗,遇见雅致生活走进“上海非遗客厅”,目之所及皆是非遗。现场以水墨质感的墙体和光带营造出江南民居清丽、明快的风格,采用“海派家具制作技艺”打造的家具简约、灵动,精美的非遗展品错落有致地陈列其间,案几前坐着忙碌的非遗传承人,石库门造型的电子屏幕中滚动播放的项目海报将舞蹈、戏剧、曲艺等无法在现场展示的非遗带入客厅。今年的一大亮点是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展现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当代传承。以静态展示的作品为例,既有反映上海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的精工细作,例如《梦蝶》海派珐琅宝瓶、以花格榫卯制作技艺做成的天宝葫芦瓶、钩针编织画《千里江山图》等;也有徐行草编制作的茶具、药斑布做成的公仔“辰宝”“卯卯”,绒绣笔记本《东方明珠》等反映非遗新时代发展的文创产品;缂丝首饰、纳西族提梁壶银器、纸戏?玉兔紫砂壶等10余件(套)则是近几年参与中国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的学员作品,体现了上海利用高校的优质资源,将研培与教学科研、学术研讨、产品转化和文化传播相结合,服务全国非遗传承人的成果。显眼处,采用国家级非遗技艺顾绣绣制而成的《春山渔艇图》,原汁原味重现南宋张训礼的青绿山水小品,很是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