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贾史王薛是家史王说,红楼梦说的到底是 [复制链接]

1#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故事主线,隐写了明末清初的末世劫难。但却是从“冷子兴”说起,以《朱氏世德碑》的记载为源头,写的是明代皇统与藩王之间的恩怨纠葛和生死火并。“贾史王薛”,其实是“家史王说”,几乎是以一家藩王的视角,诉说了大明王朝的家国末世经历。

朱元璋儿子极多,藩王也极多,但洪武三年(年)建藩时,只封了九大藩王。“家史王说”中的“王”,就是这九大藩王中的一家。由此可见,这家藩王在朝中的地位,那是相当的显赫。

那么,这家藩王又是哪家藩王呢?“家史王说”,“王”又是谁,要诉说什么样的家史呢?

大观园

冷子兴为何只演说荣国府,贾雨村为何不敢用“西”字

《红楼梦》第二回书说的是“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写的是林黛玉的母亲贾敏在扬州去世,林府西宾贾雨村遇到古董商人冷子兴。冷子兴说,去年年底曾经去了都城,住了八个月。于是,贾雨村便向他打听都中的新闻。冷子兴就从贾雨村“同宗一族”的贾家开始说起,讲述了宁荣二府的种种奇闻。

贾雨村分明说的是宁国府、荣国府,回目中为何只写“演说荣国府”呢?

但凡入了回目的内容或者人物,大抵就是故事的核心或者主题,冷子兴之所以“演说荣国府”,就说明《红楼梦》主体故事是围绕荣国府贾家展开的,宁国府虽然居长,类似于“宗人府”,但却是荣国府的陪衬。

冷子兴说:“荣国府贾府中,可也不玷辱了先生的门楣了”。贾雨村接过话头:“原来是他家。若论起来,寒族人丁却不少,自东汉贾复以来,支派繁盛,各省皆有,谁逐细考查得来?若论荣国一支,却是同谱。”

贾雨村这番话中提到了东汉“贾复”,于是,很多红学家竞相以此考证贾家的来历,得出了五花八门的结论。其实,贾复就是“贾府”、“假复”,两个谐音寓意合起来,就是贾家光复是假,做“王莽”是真。东汉贾复是汉光武云台二十八将(二十八宿)之一。作者以这样的隐喻把故事的大背景就基本定格于明末清初时代,《红楼梦》写的就是朱家藩王在崇祯自缢殉国后,纷纷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称帝大火并的悲剧历史。

因而,荣国府中的王夫人与其居室的三条金钱蟒,隐喻的是“王莽”。南明时代,又有哪家藩王真正是为了复明而称帝的呢?写书人说,他们都是“假复”真篡的王莽。没有王莽,恐怕成就不了贾复,这就是宁荣二府的先祖是“贾复”的寓意所在。

贾雨村自认与荣国府同谱,便是同一个祖爷爷传下来的一支。故而,当贾雨村说起荣国府“后一带花园子里面树木山石”时,脂砚斋便在甲戌本中留下了一则侧批:“‘后’字何不直用‘西’字?恐先生堕泪,故不敢用‘西’字”。为何此处一定要用“西”字,而贾雨村又不敢用“西”字呢?原来,冷子兴、贾雨村所说的“金陵荣国府”是在广西桂林。

这是怎么回事呢?广西桂林与“家史王说”有关吗?这里难道也有一家藩王?

冷子兴、贾雨村是何来头,为何由这两人开篇“荣国府”

揭秘冷子兴、贾雨村之前,先引用一段《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中的一则记载:

母太后陈氏,生四子,上其季也,方在娠时,太后常梦一黄冠,自西北来,至舍南麦场,取白药一丸臵太后掌中,有光起,视之渐长,黄冠曰:此美物可食,太后吞之觉,以告仁祖,口尚有香气。明日,上生,红光满室。

这段记载,就是《红楼梦》中的“天香”、“仙缘”、“香橼(缘)”,白药一丸就是“冷香丸”。因冷香丸而出世,朱重八是不是可以叫做“冷香子”?

朱重八因投奔郭子兴而发迹,初改名叫朱兴宗,再改名叫朱元璋,字国瑞。大明立国后,朱洪武为厘清皇统宗室关系,避免皇位传承时的火并,给自己这一脉确定了“金木水火土”的字辈,各家藩王在此基础上另行单列字辈。所以,从第一轮“木字辈”之后(比如朱标、朱棣),朱家皇室成员男丁都是三个字的姓名。比如,崇祯叫朱由检,最后一个字是按五行字辈中的“木”,中间的“由”是燕王家的字辈。

朱元璋兄弟四人,便以其曾用名朱兴宗的“兴”字为字辈,三个哥哥分别改名为朱兴隆、朱兴盛、朱兴祖,组合起来就是“隆盛祖宗”。因为“冷香丸”而隆盛祖宗,加上郭子兴、兴字辈,那就是演说荣国府的“冷子兴”。

大明建立之前,朱元璋的三个哥哥都已经故去,只有大哥朱兴隆(朱重四)留有一子,名叫朱文正。朱文正有一个儿子名叫朱守谦,小名铁柱。洪武三年,朱元璋封九大藩王,其中就有大哥的孙子朱铁柱,其封地就在广西桂林,封号是靖江王。朱守谦是实际之藩的靖江王,而他的爷爷朱兴隆、父亲朱文正则是靖江王一世、二世。

贾雨村后来居住在金陵兴隆街,贾家称他是“兴隆街的大爷”,贾雨村就隐喻了朱元璋的大哥朱兴隆。而荣国府名义上的袭爵者应当是贾琏,他的身边有两个贴身小厮兴儿、隆儿,这就意味着,荣国府写的就是靖江王府,藩地在广西。所以,贾雨村不敢提“西”字,脂砚斋这笔侧批,其实就是在故意写漏荣国府所隐藏的“天机”。

“家史王说”,主要说的是这家藩王的家史,并以此映射了整个南明藩王火并史、灭亡史。广西桂林靖江王是大明最终的藩王之一,规制与亲王同,只是俸禄减半。这家藩王在朝中的地位如何,那就不言而喻了。

金陵暗指靖江王城,荣国府暗藏“王莽”

林如海托西宾贾雨村把林黛玉送进荣国府,黛玉便在“荣禧堂”中见到了“荣穆王”。荣穆王就隐藏在荣禧堂、穆莳、东安郡王这三条符码之中,“荣穆王”是第十一代桂林靖江王朱履祜的谥号。朱履祜之中朱亨嘉,也就是第十二代靖江王于崇祯死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南明隆武元年(年)在桂林靖江王城面南而坐,自称监国,做了南明代理皇帝。

原本就不是朱家皇统,朱亨嘉却以“洪武”为年号。这在当时,就是谋反,篡夺皇统。“贾复”随光武帝恢复大汉,而朱亨嘉称帝,绝不是为了反清复明,他就是“假复”,“贾府”中人。

林黛玉在王夫人起居室见到了三条金钱蟒,王熙凤所佩璎珞(项圈),上面有赤金盘螭文饰,“螭”也出现在荣禧堂中,就是一种没有长角的龙,也可以理解成大蟒。螭,其实是龙之九子之一,这就对应了洪武三年所封的九大藩王。王夫人的居室不在正房,而是在“正室东边的三间耳房”。这就暗示了靖江王不是朱家正脉皇统藩王,就是朱兴隆的后代,贾政,便是“假文正之名”。

王夫人应当叫做贾夫人王氏,之所以直接叫她王夫人,是以这个人物暗示了他就是桂林靖江王的头人——“木头人”。与金钱蟒搭配,那就是“王莽”,影射的就是谋篡皇统的朱亨嘉。

桂林靖江王城坐落于漓江之畔,漓江与湘江同源,发端于灵渠(灵河)。“西方灵界河岸上”,指的就是桂林靖江王城。这座王城是朱元璋敕建,依亲王规制,仿南京皇城,以石头修筑,这就是《红楼梦》中的“都京”、“都中”。故而,《红楼梦》中所说的“金陵”,其中一层寓意就是说的这座小石头城。

桂林靖江王非但在规制上不弱于朱家亲王,而且,得到了朱元璋以及后来的皇帝格外的关照,即便是朱文正谋反被囚禁而死,朱守谦忤逆作乱,朱亨嘉谋朝篡位,朱家皇帝都没有撤藩。朱亨嘉之后,隆武帝以其堂弟袭爵,最后一代靖江王朱亨歅也自称监国,但却真正地抗清复明。故而,书中以王熙凤“脂粉队里的英雄”、“王熙凤知命强英雄”这样的语言,给予朱亨歅以“点赞”。

这家藩王虽然涉嫌忤逆谋反,却当真出过两个“监国”,哪怕是自称的。由此,又进一步提升了在朝中的地位。

护官符是一首反诗,南明“分瓜”导致缘尽弓弦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葫芦庙的小沙弥给贾雨村呈献了一张“护官符”,“贾史王薛”四大家族首次集体亮相。然而,细读这则护官符,其实是一首反诗。护官符为何是一首反诗,那得写专门的文章来解读。不过,这则葫芦案中的屈死的冯渊,却从旁暗示了“贾史王薛”的家史。

冯,是“二马”,书中有一处就写到了“二马同槽”的典故,说的是三国时期司马家族谋篡曹魏皇统的历史。其实,《红楼梦》从写作手法到主题寓意,都高度仿写了《水浒传》,《水浒传》写的就是以靖难之役暗写了藩镇之乱。藩镇,是封建制度最明显的标志,因此,这两部小说都堪称反对封建制度,揭示封建王朝必将灭亡的伟大著作。

“冯”,又读“píng”,是暴虎冯河之寓意,其中隐含了“虎兔相逢大梦归”。贾元春的这句判词,说的是大明、南明灭亡,绝非所谓的“虎兕相逢大梦归”。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说了一句酒令“花儿结了个大倭瓜”。随之,贾母带着刘姥姥等来到栊翠庵品茶。期间,妙玉展示了各种珍稀酒具,薛宝钗所用的茶具就叫“瓜分爮斝”。“瓜分”,分的就是南明这只大倭瓜,倭瓜,就是南瓜。

南明历史上,有多家藩王称帝,但被所谓的“正统”却只有弘光、隆武、绍武、永历四帝,这就是书中写的甄家四次接驾。甄家对应的是贾家,代表的是大明皇统,即便弘光、隆武、绍武不算纯正的皇统,但与“假家”比起来,那是要正统太多了。宁国府,其实就暗喻了大明皇统。

南明四帝都死于清兵之手,永历皇帝朱由榔则是被吴三桂以弓弦勒死。这段历史,就暗写在了贾元春、贾探春的结局之中。

南明,或者说明朝以永历皇帝之死为终结,这一年是康熙元年,永历十六年,农历壬寅虎年。永历皇帝朱由榔曾袭桂王之爵,与桂林靖江王一样,也是“月中桂子”。月,象征的是明朝,“卯”也就是明朝在《红楼梦》中的隐喻符码。朱由榔曾经顺大金沙江而下到缅甸避难,这段历史就隐藏在贾探春的册页画和判词之中,也以薛宝琴西海沿子真真国的故事隐喻。暴虎冯河,虎兔相逢大梦归。

桂林靖江王两代自称监国的假皇帝朱亨嘉、朱亨歅也是死于缢杀,这也南瓜作者在书中隐伏了那么多的自缢人物。比如,林黛玉就是“玉带林中挂”,香菱也是“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画梁春尽落香尘,最先死于缢杀的,则是秦可卿。天香落尽,因冷香丸而兴隆的朱家,就此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家史王说”痛陈国破家亡

在刘姥姥的眼中,薛宝钗的住处犹如“雪洞”。其实,“雪洞”就在桂林靖江王城,也叫刘蟾洞(对应刘姥姥)。朱亨嘉因谋反被隆武帝活捉,王府太监便将王世子朱若极暗藏在雪洞之中。逃过这一劫,这个太监就把朱若极带到了全州湘山寺出家。这个出家的王子,就是后来的清初四僧之一、大画家石涛,石涛也曾在金陵长干寺、大报恩寺两次接康熙之驾。

靖江王城中有“青埂峰”,叫做独秀峰。所以,这里就是“西方灵界河岸上三生石畔”,暗伏三代靖江王被大明皇帝处死,藩府依然存在。独秀峰下有石涛,岂不就是书中的青埂峰下的石兄?

清初四僧中,还有一个大画家名叫朱耷,也就是八大山人,“大哥有角只八个”,有朱重八的隐喻,也有八大山人的影子。八大山人原名叫朱统托,也是明初九大藩王之一,书中的宁国府的一大来历就是宁王朱权。朱权信奉道教,精通茶艺,是历史上著名的戏剧家,这些都符合宁国府的描述。

靖江王城背靠独秀峰(青埂峰)

大概,“因麒麟伏白首双星”,说的是这两大藩王世子劫后余生,因绘画和同为“清初四僧”而遇合了。金麒麟,说的就是朱元璋以及永乐皇帝,其中的麒麟暗喻了朱棣把长颈鹿当做麒麟的历史。

白首,意味着曾经的王世子没了头衔,以及落发为僧。《水浒传》中所说的“白额锦毛虎”等白额,暗藏的是一段献白帽暗示燕王可以做皇帝的秘史。“白衣秀士王伦”,这五个字中就暗藏了“皇”字。所以,“白首双星”是削掉王爵,失落王冠的大明落魄藩王之后,也就是落发为僧的朱统托、朱若极。

八大山人因国破家亡遁入空门,又感念这一脉无后而改入道家。《红楼梦》中说,“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忽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便与“石兄”有一段对话,然后,将《石头记》再检阅一遍,“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

这段描述,其实说的就是“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仿佛是八大山人与石涛劫后余生的相逢诉说家史。所以,书中写道:“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

这不就是八大山人由佛而道的反说吗?作者原本就告诉后世读者,《红楼梦》的一种读法是反着看。

“家史王说”,就是这样的“王”痛说家史,痛说末世劫难。如此,这个时期的“贾史王薛”在朝中根本就没有任何地位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