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癜风吴冠中精品将继续领涨 均价高达125万元
站2010年5月初的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吴冠中各类作品总成交1417件、均价高达125万元。
以1989年彩墨作品《高昌遗址图》在香港苏富比以187万港元拍出为标志,吴冠中作品形成了第一波的价格升浪。翌年3月,油画《巴黎蒙马特》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中以104万港元拍出,则进一步夯实了价格上涨的基础。1992年,吴冠中成功登陆世界顶级博物馆大英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以此为基点激发起了其作品市场价格的第二波升浪。
事实上,2004年开始吴冠中的市场价格已经形成了第三波升浪,这是由国内机构性投资与海外著名收藏群体联动所主导的上涨行情。从2003年春拍到2005年秋拍,吴冠中作品的上拍量逐年上升,从10件增长到186件,同时成交量与上拍量同步增长,2005年秋拍增加到了1.76亿元。这无疑达到吴冠中作品行情近些年来的“峰值”。
2005年秋拍之后,吴冠中作品的上拍数量开始明显减少:从2005年秋拍的186件减少到2006年春拍的120件,秋拍有114件;同时成交额也下降到了2006年秋拍的3140.6万元。吴冠中上拍数量以及成交额的同步下降与近现代书画整体行情在2005年秋拍达到近期“高点”之后的下跌调整不无关系。
2007年,吴冠中作品的行情开始反弹,2007年春拍成交额为7898.7万元,秋拍的成交额为8165.5万元。2008年至2009年,吴冠中作品的行情没有太大的变化,今年春拍,他的《长江万里图》拍出了5712万元的高价。
各时期艺术风格迥异
吴冠中的艺术经历了从东方到西方又回到东方、从油画到水墨、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有清晰的绘画风格的转变,这无疑是非常值得投资者关注的。
上世纪50年代,吴冠中作画以水彩为主,时亦兼作油画;60年代前期,兼作水彩与油画,并侧重于油画;“文革”期间八年搁笔没有作画;70年代,以油画为主,并开始尝试作水墨;80年代以后,渐以水墨为主,也兼作油画。在油彩与墨彩之间往返穿梭,轮番作业。但就整体而言,八九十年代水墨越来越成为其绘画的主要媒介,一些大型作品均是在水墨中完成。而且从目前的市场表现来看,每个阶段的价格差异非常明显,低的几十万元一幅,高的则达到几千万元。投资者首先要搞懂吴冠中在每一时期绘画的特点,进行基本的分析,才能拥有明确的投资方向。
对于吴冠中作品的投资分析,还有一个细节一定要关注,就是在拍卖会上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双胞胎”,这并不是指有相似的赝品出现,而是由于吴冠中比较喜欢就同一个主题在不同时期绘制不同风格的画作。像中国嘉德2009年秋拍中出现的吴冠中的《北国风光》是在1979年绘制的,成交价为3024万元。而在2007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也有一幅《北国风光》,当时的成交价为3168万港元。
普通作品炒作过头
据有关专家分析,吴冠中的作品与其他画家相比,其市场流通处于一个比较适合的数量,这也是吴冠中作品不断走强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存世的吴冠中作品大概在2500件左右。同时,目前在拍卖市场上流通的画作也占据着相当的数量,特别是其中一些精品,更使藏家不惜血本。
精品的高价成交,更带动了普通作品的上扬,但是其中还是存在着不少的投资风险。在今年的春拍中,吴冠中在1994年创作的《送子观音》,成交价为280万元,而在2005年春拍的时候,其成交价已经达到了286万元。这种吴冠中的普通作品在前期的炒作中已经大大透支了其价值。因此,即使遇到了吴冠中作品行情向上走,依然不能让投资者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