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B-Ⅰ对皮肤放射损伤防护作用的 实验与临床研究
LB-Ⅰ对皮肤放射损伤防护作用的 实验与临床研究
LB-Ⅰ对皮肤放射损伤防护作用的 实验与临床研究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1999年第1期
房彤 孙保锦 张嵩 陈力
关键词: 放射损伤 皮肤 纯中药制剂LB-Ⅰ 防护
随着放射医学的发展,放射损伤越来越引起重视,人们努力寻找一种对放射损伤有防治作用的有效方法,本研究是将纯中药制剂LB-Ⅰ外用,观察它对皮肤放射损伤的防护作用,现将实验及临床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动物实验:①动物模型复制[1]:本实验动物均选用北京农业大学实验动物研究所提供的实验用小型猪(Ⅲ系)共4只,3~4个月龄,体重10~15kg,雌雄不拘。每只猪设10个4cm×4cm大小的照射野,随机分为防护组20野和对照组20野。致伤条件:采用直线加速器6MeVβ射线外照射,剂量6000cGy/1次,一次完成。②观察方法:防护组自放射当日起开始用药,直致观察期(60天)结束,每天5~7次外敷LB-Ⅰ于照射区皮肤;对照组在观察期不用药,由专人负责给动物用药并记录照射区皮肤的各种改变。③以WHO审定的放射性皮炎损伤程度条例为标准[2]:Ⅰ度(红斑),Ⅱ度(水疱),Ⅲ度(湿性脱皮、溃疡),Ⅳ度(剥脱性皮炎、坏死)。防护组与对照组无论哪一组出现上述改变,即同时切取两组的皮肤,分别行组织学检查。
2.临床研究:①一般资料:1994年3月~1997年12月我们共观察60例行放射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观察对象主要选择头颈肿瘤(鼻咽癌10例、腮腺癌5例、上颌窦癌4例),乳腺癌25例、皮肤癌及其他恶性肿瘤16例。年龄18~77岁,平均年龄47.5岁。随机分为防护组30例(男性13例,女性17例);对照组30例(男性19例,女性11例),两组照射部位基本相同。放射源:β射线或60Coγ射线和β射线混合线束照射;照射剂量DT5000~7000cGy,平均照射剂量6000cGy,分为30次,42天,200cGy/次。②观察方法:防护组自放射治疗开始起外敷LB-Ⅰ于照射野皮肤,直至放疗结束后15天(观察期平均60天),每天5~7次;对照组在整个放疗期间不用药或常规对症处理(去炎松软膏或龙胆紫)。
3.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
二、结果
1.动物实验结果:从表1可见防护组出现各度损伤的时间均比对照组晚,防护组较对照组Ⅰ度、Ⅱ度和Ⅲ度损伤平均推迟6、9和14天,二者相比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同时LB-Ⅰ还可以减轻放射损伤程度,防护组各级损伤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而且防护组各度损伤表现如水疱数量、皮肤破溃大小、溃疡面积也比对照组轻。
表1 各组动物损伤出现时间和发生率
组别
照射 野数
Ⅰ度损伤
Ⅱ度损伤
Ⅲ度损伤
发生率
(%)
平均时间
(天)
发生率
(%)
平均时间
(天)
发生率
(%)
平均时间
(天)
防护组
20
70
25.43±2.51*
25
32.50±2.85*
10
39.23±3.21*
对照组
20
95
19.14±3.01
85
23.36±1.17
55
25.14±2.61
注:防护组与对照组相比:* P<0.01
2.临床研究结果:与动物实验结果相同,防护组可以推迟放射损伤出现的时间、减轻损伤程度和降低损伤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防护组Ⅰ度和Ⅱ度损伤出现时间较对照组平均推迟9和13天,防护组在观察期内未出现Ⅲ度损伤。临床上防护组Ⅰ度损伤主要表现是红斑、轻度色素沉着和少量脱屑,而瘙痒、疼痛和烧灼感少见;Ⅱ度损伤仅表现为色素沉着和干性脱屑,未见明显水疱、渗出和大面积破溃。防护组无一例病人因皮肤放射损伤中断治疗;对照组有10例病人中断治疗,中断时间7~16天,见表2。
表2 LB-1对肿瘤病人皮肤放射防护效果观察
组别
照射 野数
Ⅰ度损伤
Ⅱ度损伤
Ⅲ度损伤
发生率
(%)
平均时间
(天)
发生率
(%)
平均时间
(天)
发生率
(%)
平均时间
(天)
防护组
30
56.7
29.25±4.09*
16.7
37.43±7.13*
0
60.00±0.00*
对照组
30
90.0
20.38±6.22
60.0
24.45±5.27
13.3
26.12±1.37
注:防护组与对照组相比:*P<0.01三、讨论
近年来,用中草药防治因电离辐射造成的机体损伤已开始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3,4]。本文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结果均表明纯中药制剂LB-Ⅰ外用,通过皮肤的渗透和吸收,具有明显的清热利湿、收敛、消肿、减少渗出、抗菌消炎的作用[5],对皮肤辐射具有显著的防护作用,它可以推迟皮肤放射损伤出现的时间,减轻放射损伤的程度。对于头颈部恶性肿瘤等易发生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病人,从放疗开始预防性地使用LB-Ⅰ,就可以避免病人在放疗期间照射野皮肤出现水疱、破溃及渗出等比较严重的放射反应,为肿瘤患者按计划完成放射治疗提供保障。本方法简便易行,无任何*副作用,建议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单位:100038 北京,铁路总医院放疗科
参考文献
[1]房彤,高志敏,王永福.小型猪Ⅱ°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模型的建立.中国实验动 物学杂志,1998,(1):.
[2]汪楣,谷铣之.癌治疗结果报告的标准.中华肿瘤学杂志,1982,4:.
[3]陈国志.日本研究中药防治放射损伤的现状.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1994,14:.
[4]柳红芳.中药对放射损伤治疗作用的实验与临床研究.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1996,16:.
[5]北京中医医院.实用中医学(上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