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艺why
匠意于心,合壁中西,用大漆艺术传递爱!
陈路茵
大漆艺术家
福州脱胎漆艺代表性传承人
大漆首饰《十里红妆》系列大漆首饰《十里红妆》项链局部大漆首饰《十里红妆》项链局部大漆首饰《十里红妆》戒指大漆首饰《十里红妆》耳饰1
静芳:路茵姐好!看您过年是在北京,年后回到厦门,是不是回厦门后就一直在家?这次的疫情对您有什么影响?这种影响对您带来的改变是什么?
路茵:这次疫情因为不能出门,所以每天都是和家人在一起。一开始也是有些担心和焦虑,因为我是做大漆的,所以除了陪家人,还有就是研究大漆,每次和大漆在一起时,我就会安静下来,可是,当我看到视频中抢救病人的医生听到老父亲去世了,一个人嚎啕大哭时,我就不能平静了,这次疫情我们看到的离别和悲伤太多了,其实心里挺难受的。
因此我在想如何在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于是发起了一个名为“爱的传递”的线上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大家通过表达来传递爱,给爱的人送上一份温暖的礼物,对她说一句久违了的话。
陈路茵发起、组织的“爱的传递”活动大漆项链“境随心转”大漆手环(可替换漆珠)大漆皮手环大漆方戒2
静芳:能详细介绍一下这个活动吗?您觉得这个活动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路茵:这次活动的发心也是因为疫情的关系,这次疫情,让我们很多人都经历人生当中的“至暗”时刻,情感上受疫情的影响特别的大。通过活动,想呼吁大家更加珍惜家人在一起的时光,享受彼此的关爱,倾听对方的需要,更加珍惜身边的亲人、爱人、朋友。
在第一场活动中,我们已经吸引了多人通过网络参与,活动中,我邀请我的好友生命教练Linda女士在现场为大家进行“爱”的分享,讲述生命、工作的意义,爱的意义……呼吁大家爱自己、爱家人、爱亲人、爱朋友,甚至爱我们周围的每一个陌生人。并勇敢地把爱说出来,用爱去温暖你的人和爱你的人。我们中国人的情感总是比较内敛,不善于做奔放的表达,于是我精选了自己做的一些作品,以低于成本价的形式提供给大家,让大家作为礼物送给所爱的人。这是我自己爱的表达,想通过这个活动想把爱传递出去,同时让大家了解我爱的中国传统艺术——大漆。
大漆项链大漆漆珠戒指大漆项链大漆葫芦3
静芳:能不能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大漆艺术这个门类。
路茵:生漆的使用其实在中国已经有多年的历史,制作漆器的手艺从古一直沿用至今,现被列为国家非遗技艺。大漆,又称“生漆”、“国漆”,是取自漆树汁液的纯天然漆。因为大漆具有防腐、防潮、耐高温、防虫蛀等特性。
直到现在,获取大漆还是沿用年前的手法。采漆的人需要用特制的刀子划开漆树树皮,等待汁液一滴一滴落下。业内常有“百里千刀一斤漆”的说法,指的是:三千颗漆树一次只能采得一公斤大漆。而一颗漆树的整个生命周期才能提取十公斤大漆。
人们从漆树上提取汁液,上漆、阴干、打磨......几十道工序下来,一件完整的大漆器物,少说也要三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涂漆30道左右,才有这样绚丽的纹理,而且每一款漆物的花纹都独一无二。
陈路茵老师创作的大漆首饰4
静芳:是什么样的机缘,使您走上大漆艺术这条道路的?
路茵:一次在艺术学院,看见日本漆艺大师三田村有纯大师的一次展演,当看到他制作大漆的过程,我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了,于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漆艺专业。当时我学的是漆画,学习的过程很艰辛,形式也比较传统,但一直没有放弃。
毕业以后,因为心中对于大漆的热爱一直没有放下,所以我开始尝试做一些实用生活化的天然漆的东西。
“五行”杯系列大漆+钧瓷
大漆艺术家陈路茵+钧瓷艺术家任英歌共同设计创作
“十二生肖旅行茶具”陈路茵、任英歌、章楷共同设计创作
5
静芳:您觉得漆艺是艺术吗?很多人会觉得它只是一种工艺,算不上艺术。
路茵:漆艺是不是艺术就要看是谁来做,工匠来做就是工艺,艺术家来做它就是艺术。工艺和艺术都是需要人去和她产生关系和链接。做大漆的人和思想是决定这件漆物是工艺还是艺术的关键。
“月相”碗系列大漆+钧瓷
大漆艺术家陈路茵+钧瓷艺术家刘红生共同设计创作
“月相”碗系列大漆+钧瓷
陈路茵、刘红生共同设计创作
陈路茵老师“月相”碗系列创作中
6
静芳:您觉得艺术的本质是什么?您觉得创作大漆首饰最吸引您的是什么?
路茵:在我的心目中,大漆饰品从来都不是普通的物件,而是有情感、有能量、有温度的生命体。漆是活的,随着我们的佩戴温度的不同,湿度的不同。会慢慢显露出它的本色。如玉般温润,低调奢华。由内而外的散发出它的光彩。最终用时间让我们见证它生命的色彩,惊艳了时光,也惊艳了世界!想到这时,我看到了大漆灵魂中最深刻、最精彩、最生动的表情,卓而不群的气质。
我坚信,只要您走近它,亲眼完整地看看大漆器物的制作过程,亲手仔细地触摸它有脾气的脸,近距离体验做大漆过程的那份慢就是快,你就会慢慢的和它有了对话,有了情感的链接。
有些东西,你不了解也许永远没有感觉,但一旦相识相知,便再也不能自拔。每一件大漆漆物,都使人在和它亲密接触后对它产生的了一份敬畏之心,感受到一种震撼生命的力量。
大漆项链大漆项链大漆手串7
静芳:您怎么看待对传统的承传和创新这个事情?
路茵:从手工艺、非遗、传统工艺这个角度,我很喜欢陈岸瑛老师“工艺当随时代”这句话,实用是最好的传承,让传统工艺融入当下生活,具备当代精神,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实用的一部分,就是对传统最好的传承。我一直在尝试如何让历史悠久的大漆工艺实用生活化,开始的时候,是做一些简单的珠子和小葫芦,自己搭配,后来,就疯狂地执着于大漆艺术首饰创作的这条路上。创新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当下,做出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的好设计。因生活而生,因匠心而美,因传承而经典,因创新而无限,一直是我的坚守。
大漆葫芦8
静芳:您的大漆首饰品牌“唐葫芦”,是如何践行您上述的观念的?
路茵:从漆料选择、研究到工艺探索,从产品的创意再到成品的开发,以及最后的包装、售后等等各个环节,“唐葫芦”都要精益求精,因为我们想做中国人可以传家的大漆饰品,既然可以传家,就必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当然我们也是以“可以传家”这样的高标准,在对待我们的每一个工艺环节、每一颗漆珠、每一个产品。“唐葫芦,得福禄”是我们对大家的美好祝福。
大漆耳饰大漆手环大漆项链9
静芳:请问路茵姐,后面有什么计划与设想吗?
路茵:我一直有一份责任感,想推动大漆的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可以像日本一样生活化,让天然大漆饰品,包括大漆的各种日用产品走进我们的千家万户。对于我自己,除了做好大漆首饰创作,运营好唐葫芦品牌,我期待自己能成为中国手工艺行业众多推动者中的一员,做大漆艺术的传播者,做中国优秀传统工艺的传承者和创新者。我是设计师出身,现在也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团队秉持着共同的使命在一起推动这样的工作,我希望可以用我的设计优势和思维,帮助周围更多的传承人及手工艺从业者,将他们的创作、产品实现得更加贴近今天的生活,能让大众接受、让年轻人接受,最终实现大漆艺术在中国的生活化。我知道这条道路会很漫长,但是我和团队的伙伴们都很有信心,也热情满满,“因为热爱,所以执着”,选择对的事情,努力耕耘,并尽可能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想这一些就是我应该做的,谢谢静芳邀请我参加对谈,感恩正在阅读的您!
写在后面的话
认识路茵姐,是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非遗展演的现场,琳琅满目的非遗产品,首饰总是比较吸引女孩子的眼球,干净的漆面、稳定的颜色、细腻的光泽……因为我自己也在学校的工作室里动手做过大漆,所以清楚大漆首饰这么小的东西,漆面要做的那么精致,真的很难,需要用心、耐心、爱心!
都说不是真爱,做不了大漆,因为生漆会“咬”人,大多数人一触碰到生漆(大漆原料)就会全身红肿,奇痒难耐,曾听路茵姐说过她大学时第一次碰生漆就肿成“猪头”,手肿成“猪肘子”,连家人都想给她换专业,可到现在,她还是“改不了”那份对大漆的“爱”,她做漆都不带手套,做完还肿,肿了还做,因为她说,她看到了大漆最深刻、最精彩、最生动的表情,她想亲手仔细地触摸它有脾气的脸,想和它有对话,有情感的链接,大漆是“活”的,一旦相识相知,便再也不能自拔。
感谢路茵姐接受我的访谈,让我们的“艺why”对谈,多了一个理解传统工艺的角度,多了一份收获!
——赖静芳年4月
(文中所涉及的艺术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或做他用;本文版权归“艺why”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艺why”)
参展艺术家:
王蔚、朱泓彦、战兴隆、程一鸣、张容、刘雷、朱泓霖、刘钟萍、赖元顺、葛伟、辛长龙、王劭兮、陈庆庆、栾新玉、李伟雄、韩俊洋、郑印、吴连兆、李如海、费博、唐小格、孤玄、刘浩然、尚观、姚惠芬、周晓冰、马颜群、闻俊、张恿、戈子馀、蓝充、张佰海、杨凯超、杨研、沈少民、高峰、李又白、郭全红、何秋瑶、林墨辰、王伟、周子纯、马上、凌银汉、陈路茵、郭燕、夏存、卢韵至、陈思言、赵盛、肖梦涯、柴之清、柴敬、林智勇、郑晓辉、陈苏翔、张征、曾泽元、高彦、张效裕、何鹏飞、王陈丰、张志刚、刘恒之、周芳、林茹(排名不分先后,名单不断增加中…)
艺术对谈者:
朱泓彦、程一鸣、战兴隆、李沁珂、赖静芳、林智勇、王宗英、勾春华(排名不分先后,名单不断增加中…)
联合发起人:
战兴隆、赖静芳、程一鸣、王宗英、林智勇、张征
策展人:
赖静芳、程一鸣、王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