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小雪节气.
北方有城市下起了雪,南方城市也进入冬天模式。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如果这一切都发生在一个小院子里,那是多么美好。我们心底都藏着一方院落。
最近,在看一本书《山居七年》,讲述的是一个名叫“张二冬”的年轻人隐居终南山的故事。
7年前,他在山上租了一个小院子。一个人,7年时间,写了3本书。门前白云山河,窗外草木星空。院子里有猫狗鹅鸡鸭,也有诗书酒茶云雨雪。
7年时间,他把平凡琐碎的生活,过得温暖而丰盈。
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这一生,一日三餐,四季轮回,写书画画,耕读酣睡,不亦乐乎。
01
梁思成说过,“中国人,有了一个自己的院落,精神才算真正有了着落”。
它像一个时间容器,不仅可以安身,还装得下春花秋月,前辈的悲欢喜乐,都种在院子里。
院子消失了,地上长出高楼大厦。我们只能从诗文里、长辈的回忆里,找到院子生活的蛛丝马迹,心生向往。
陶渊明的院子,每到春天,院子里的时光就芳菲起来,一壶酒、一首诗,自在人生。
郑板桥的土墙院子,多栽竹树花草;周树人的后院,一株是枣树,另一株也是枣树;而郁达夫晨起泡茶,只为从院中的槐叶底,细数漏下的天光……
朱光潜拜访一位朋友,恰巧朋友想扫掉院中落叶,他急忙劝阻:“我等了好久才存了这么多落叶,晚上在书房看书,可以听见雨落下来,风卷起的声音。”
我仍然记得,小时候父亲带我到一位叔叔家做客,见到他家的院子。
人生第一次对“活色生香”这个词有了深刻领悟:不同的植物高低错落,那个时节月季开得很鲜艳,院墙上爬满爬山虎、藤蔓上的小葫芦、红红绿绿的小辣椒……
我心目中理想的房子,要有个大一点的院子。在院子内栽一株花树,开花那几天,在树下放张桌子,和一个相看两不厌的人,醉卧花阴。
02
在武汉,有一群人们,对“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生活期待已久。
一个多礼拜前,他们终于有地方安放自己的“院”望。
当他们遇到这个山水合院,像遇到久候的知音,一拍即合。
11月14日,融创武汉山水拾间,首开售罄。一时间,武汉人陷入了对融创院子热销现象的讨论。有人评价说:“中式山水合院,再加上融创的手笔,对得起这个成绩。”
从示范区开放到首开告捷,不到半个月时间,这个山水合院项目,毫无悬念地加入了11月的“超级红盘”阵营。
在山水拾间出现之前,武汉的“院子迷”有点绝望。在高速发展迅速扩进的武汉,覆盖着密密麻麻的综合体、高耸云间的摩天大楼,唯一缺少的是低密城市合院。
城市追赶得太快,我们少了那份从容。在武汉,向往庭院生活的人们,都想拥有这样的一个院子。
融创从一开始,就从一些不引人注意的细节开始,将意境与体验植入这座东方风韵的项目中。
整体的规划上别出心裁。在布局上,项目没有规则地以平铺排列,而是拒绝平铺直叙,做到错落参差的动线。
虽然从鸟瞰图看得出整体的排布比较规整,但是你依然可以看到还是相对比较错落有致的,不是完全豆腐块模式的排列。
整个内部的小径的曲线都是富于变化的。
甚至在示范区,拒绝直线这一点也做到了统一,通过这样的排布之后,社区内的道路开始有了曲折。
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增加道路的蜿蜒和转角,提升动线的趣味性与视觉效果。
这样的设计也形成了每一栋之间的错位,让户与户之间最大程度保证私密性,前后左右都保留一定的视觉独立,不会轻易地从露台上就看到对面。
除了规划上的用心,项目还仿照古代名门的“归家礼序”,“三门、六巷、九坊、百院”,重重递进的礼序空间,让人不由想起《红楼梦》中,宁荣二府相连,“竟将大半条街占了”的气派。伴随着园林小景铺陈开来,将露未露、虚虚实实,让人穿行其中趣味感十足。
无论是几重园林,美只是皮相,内部结构的铺陈带来的空间体验,才是这套院子有趣的灵魂。能够一眼被望尽的,再美丽,也少了些乐趣,这些从来不是院子生活的追求。
还原江南庭院“穿街绕巷、曲径通幽”的动线,业主在街坊巷弄间里,享受到趣味性和尊崇感。每转进一处,都有别致景观,带来小惊喜。
从归家之始的门廊,到园林里的硬质水景,处处有园、处处成景。哪怕是进入自家合院的最后一道门,一样气质不俗。
03
一座小院,足以忘却多年尘梦。对于院子产品来说,终极追求就是体验上的舒适感。
虽然整体沿袭了新中式的风格,将屋檐的灰色系与白墙结合,让不同材质不断碰撞,带来沉静、舒适的视觉感受。第一眼看上去,画面有大量留白,内部植被稍稍显山露水,像一幅水墨风中国画。
但在合院内,融入了现代建筑手法,尽量减少廊柱结构,运用较高比例的落地玻璃和整体开窗,将窗墙比优势发挥得非常彻底。业主在室内感受到基本没有遮挡,室内与室外相互连通的场景。
这么做的好处,提升了室内整体的采光通风性,每一户都没有风与光的死角。甚至在二楼,尽量减少承重墙,做到大面积落地玻璃,让整个房间的采光、视野和层次感更好。
在此之前,“院子迷”们看过不少合院项目,为什么很多产品的呈现都中规中矩,他们不知道这样的设计真的很抓人吗?
原因只有一个,这样的设计虽然很容易脱颖而出,但成本代价非常大。
对融创来说,要做出体验感好,舒适度高的合院产品,不太计较成本,要把这样的产品落地。
这个项目的风格上定义为新中式,呈现出古色古香的韵味,但并没有被这样的风格禁锢,在建筑上呈现出较强的线条感和通透性,保留了东方审美的雅致,也采用了非常现代的手法。
这一方小院,装得上清风明月,放得下山水江南。
04
作为合院产品,对用户来说最可贵的是,可以在城市里享受有天有地的庭院生活,这一点是城心的大平层无法满足的,整个项目的精髓就在庭院的设计。
在上述的布局与围合下,加上别致用心的景观打造,项目让每个纵向空间都可以成为院子,同时也让每一处的室内空间都有着不同的院落景观,单体的建筑采用L型合院构造,采光面大,私密性好,内外、四方皆为院子。
这样的好处就是每一栋房子都独门独户,而且整体采光也会很好,可以让这样有情趣有韵味的花园,最大程度的共享给室内所有的空间,最好地呈现出建筑与环境的互动,能做到卧室、餐客连厅悉数朝南,面向花园。
除了在厨房、楼梯和洗手间的短暂时光外,全天都能沐浴阳光和风景,让每一位家族成员都可以感受到合院带来的居住品质提升。
天地山水之间,都是属于你的独享风景。
我们对中式宅院的痴迷,似乎是一种骨子里自带的文化记忆与感性冲动。但对于创造者来说,所有的诗意,都需要空间来盛放,所有浪漫,本质上都需要理性而克制的手法去呈现。
你感受到的“斋欲深,槛欲曲,树欲疏,萝薜欲青垂,几席栏干窗窦欲净澈如秋水”,背后是设计师的苦心孤诣与建造者的巧手匠心。
05
当然这样的合院产品,追求的不仅限于产品力的推陈出新与规划的细致巧妙,真正值得传承的项目的是稀缺地段和自然资源的享有。
院内风景独好,园外更是风光无限。一方院子,待霜叶尽红;几度流年,看尽人间春风。
这里有后官湖湿地公园,先天禀赋非常优越。合院规划沿着水系来排布的,用天然的湖岸线和生态湿地将地块环抱。
这里与城市核心区的距离比较近,并不会花太长时间在路上。邀约朋友到这里聚会,或者临时有事需要外出,都不会因距离产生心理负担。
想想看,武汉周边很多合院产品,大多或隐于水域湿地,或远离人烟。但在融创山水拾间,墙外紫陌香尘,瓦内烟轻雨小。闹与静,拿捏得恰到好处。
这款产品非常受欢迎,吸引了一大批武汉的中产阶层。因为这是新中式院子产品里非常特别的存在。
融创山水拾间,在院子、开间、园林布景等方面,全方位领跑,挑战了所有“院子迷”的认知,满足了我们对院子生活的想象,也将接地气的生活场景尽数落地。
对武汉的中产们来说,这个产品若错过,很可能就是永远。
[后记]
摩天楼走多了,总是梦见开满栀子花的院子。
青砖黛瓦,九转回廊,影过低墙,炊烟裹着饭菜香。
这些美好向往,几乎都在融创山水拾间。
人在俗世外,心在山水间。
天气好的时候,小院里摆上茶几和矮凳,大人们聊着天南地北的知心话,孩子们追着树上的知了,逗弄着水缸里的金鱼。
刚刚入冬,小雪节气一到,我们期待着“檐飞数片雪,瓶插一枝梅”,日子瞬间变得轻盈浪漫。盼望着清晨起床后,院子里都是白皑皑的雪与童年的梦。
倘若老来,在后官湖畔,能有一方自己的小天地;能让半世奔走的灵魂,诗意地栖居。
能在桂花摇落的小院里,将一盏茶,喝到无味,将一本书,读到无字,将一个人,爱到无期。
这样的院子,别处没有。爱亦然。
文|杨光华(地产写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