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茶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葫芦岛葫芦烙画非遗老手艺文创新产品
TUhjnbcbe - 2024/12/31 20:01:00
北京去哪个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 http://pf.39.net/bdfyy/bdfzj/index.html
#网红打卡地辽宁杠杠滴#

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作物之一,因形体优美、寓意吉祥,赏玩者甚众。葫芦岛葫芦烙画是将葫芦由自然物产向文化物产转换过程中发展出来的民间传统美术工艺,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集绘画、书法和烙刻于一体,是全国葫芦文化产业第一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国葫芦文化第一品牌。

从选料、起稿、走线,到晕染、落款、着色,葫芦烙画作品在指尖的游走与烙画笔温度的雕琢下逐渐成形。“葫芦岛葫芦烙画,将中国传统烙画技法与传统美术相结合,运用白描、工笔、写意等手法,在葫芦上烙绘出人物、山水、花鸟、书法等,画面层次丰富,造型自然古朴、线条明晰,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葫芦岛葫芦烙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郭京文说。

用手艺“守艺”传承任重道远
  葫芦岛葫芦烙画是传统美术的一种,是门老手艺。郭京文的烙画手艺是祖辈传下来的,传到他已是第四代。“我太爷爷开始做葫芦烙画,最初就是做个烟笸箩、水瓢,在这些葫芦制品上烙几个福字,做个缠枝纹进行美化。我做这一行,肯定有情怀在里面。但能把爱好当成职业,还是因为赶上了伟大的时代。”
  从技法上来讲,葫芦岛葫芦烙画与其他地区的葫芦烙画有所区别。葫芦岛葫芦烙画颜色更深、层次分明、且有丰富的色彩,这得益于郭京文独创的线条法、压烫法、烙色法。“早期其他地区的葫芦烙画没有色彩,现在也借鉴了葫芦岛葫芦烙画的手法。”郭京文说。
  21年来,郭京文一直致力于让更多人知道、了解葫芦岛葫芦烙画。“非遗是一个文化现象的整体,不只是一件件体现文化传统的产品或作品,它更是可见、可参与的生活。”郭京文自己做、带人做、教人做,进学校、社区推广,与企业合作搞活动推介葫芦岛葫芦烙画,就是想让更多人体验到烙画笔在葫芦上烙出来的烟火气。“技艺类非遗,是需要动手体会的。”
  “为什么有些工艺认定为非遗,就是因为从事的人不多了,需要重视、保护。”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除收徒外,郭京文每年都会培养学员。“学员就是通过某个契机了解到葫芦岛葫芦烙画,他们没有从事烙画的意愿,没时间系统地学习,但了解烙画技巧、会操作,只是不会把烙画当成事业。”以葫芦为媒讲述家乡故事
  非遗的保护要融入现代生活之中。只有融入生活,才能保证活态传承。对于推进传统工艺振兴,使其更快融入现代社会、服务现实生活,合理开发具有本地特色和市场潜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郭京文的做法是,以作品讴歌时代精神、讲述葫芦岛故事。
  老手艺想发展,就不能把其作为工艺品单纯地束之高阁。郭京文想让葫芦回归本真,通过技艺与现代生活结合,开发了从摆件到茶叶罐、酒壶、果盘、储物罐等系列产品。
  在开发新产品的同时,郭京文也与时俱进,结合时代特点,用老手艺讲述正在发生的葫芦岛故事、传播葫芦岛文化。早在年,他就创作了一套以九门口长城、兴城古城、碣石、三礁揽胜等景区为题材的“大美葫芦岛”系列作品。近年来,他又结合时代热点,创作了“六地精神”、抗疫等题材的烙画作品。
  “烙画是一项技艺,葫芦则是一个载体。葫芦烙画可以体现很多历史、人文题材和当下发生的事件。非遗传承中,物是载体,更重要的是人和生活。我想通过葫芦烙画,让更多人了解葫芦岛、对葫芦岛有一种文化认同。”郭京文说,希望收藏葫芦岛葫芦烙画的人通过他的作品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通过烙画上的九门口长城、兴城古城、景区等让人对葫芦岛有更深刻的了解。“旅游结束后,得让他们觉得,带回去的不仅仅是个葫芦制品,更是葫芦岛故事、葫芦岛文化,这是非遗传承的使命。”将来的创作,他也会更多考虑地域因素,将葫芦岛的传统村落、地理标志产品、美景等以烙画的形式表现出来。非遗源自生活也可改变生活
  葫芦,产自天然;烙画,源于民间;葫芦岛葫芦烙画,将二者完美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自成体系的非遗技艺。
  “离开了烙画手艺,葫芦仅仅是一种经济作物,但加上这门老手艺,也有可能将小葫芦做成一个大产业,这就能体现出非遗保护中强调的‘见生活’的意义——非遗源于生活,也可以改变生活。”将非遗与时代结合在一起,用作品讲述时代故事、讴歌时代精神是其中一个维度;探寻非遗在市场层面的价值,进行生产性保护,让非遗真正改变生活,带动更多人从中获益,才能使非遗产生更强大的生命力。
  “非遗对行业是有加持的。葫芦岛的旅游前景会越来越好。来葫芦岛旅游,送葫芦岛葫芦烙画,是个拿得出手的文化产品,有一定的文化附加值。”而非遗的产业化要建立在行业发展的基础上。就像提到宜兴就想起紫砂陶制品,提到景德镇就想到陶瓷一样,如果有一天,提到葫芦岛,人们就能想到葫芦岛葫芦烙画,郭京文的愿景就会成为现实。
  郭京文用以烙画的葫芦部分来自本地,其他的采自山东、陕西、河南、河北、甘肃等地。郭京文告诉记者,最初从事葫芦烙画时,一位给他种植葫芦的老乡种了八分地葫芦,收益是元。“葫芦烙画作品的展示座和相关配饰来自山东,产品的外包装采自外地。如果葫芦岛从事葫芦烙画的人多了,产业有了,也可以反推至上游产业链,这也是一个相互成就的事儿。”

来源:葫芦岛日报

1
查看完整版本: 葫芦岛葫芦烙画非遗老手艺文创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