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们讲的是唐代的泡茶器具,这一期继续科普宋代和明代的茶具。
宋代前期,茶类和饮茶的方法与唐代相同,因此茶具与唐朝相近。元代茶具基本沿袭宋制。
赵佶《文会图》唐代以后的各个时期都不缺乏饮茶和茶具发烧友,北宋蔡襄的《茶录》中有“论茶器”一篇,南宋茶人审安老人著有一本非常有趣的专门记述茶具的书《茶具图赞》,手绘茶具样式,并给每种茶具任命了官职,起名,定了和雅号,称茶具为“十二先生”。
刘松年《撵茶图》韦鸿胪:四窗闲叟,竹烘笼,用于干燥茶饼,便于研磨成粉。
木待制:隔竹居人,将团饼茶压断、压散的工具。
金法曹:和琴先生,金属茶碾,由碾槽和碾轮组成,用来碾茶末。
石转运:香屋隐君,石磨,用来碾碎茶末。
钱选《卢仝煮茶图》胡员外:贮月仙翁,葫芦量水用的水杓。
罗枢密:思隐寮长,罗筛碾碎的茶末用之过罗。
宗从事:扫云溪友,棕刷,用来扫集茶末。
漆雕秘阁:古台老人,原承持茶盏的茶托。
陶宝文:兔园上客,指茶盏。
汤提点:温谷遗老,即汤瓶、注子,沸水壶,用来贮放沸水,供点茶用。
竺副帅:雪涛公子,即茶筅,点茶时用来搅汤。
司职方:洁斋居士,即茶巾,擦拭茶具用。
仇英《松溪论画图》明代废团兴散茶,用沸水直接冲泡茶叶就可饮用,因此茶具开始简化,样式增多。茶具中最令人瞩目的,是江苏宜兴紫砂壶和景德镇的陶瓷茶具。
文征明《品茶图》明代张谦德《茶经·论器》中录入茶具9种:茶焙、茶笼、汤钵、茶壶、纸囊、茶洗、茶瓶、茶炉等。同时,明代以小茶壶为时尚。
从煮茶到冲泡的变化,使得泡茶器具自明代开始有了阶段性的转变。那么,面对“大世界”的冲击,清代茶具又是如何融合演变的呢?
希望了解更多的话,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