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喝茶的人都明白喝茶的好处,不仅养生保健、增强免疫力还能修身养性。但是你知道茶叶末的用处吗,平时大家都会把喝完的茶叶直接倒掉,但殊不知用过的茶叶不仅能用来做肥料提高土壤肥力还能初识去异味。可以看出茶叶真的全身都是宝,那么今天呢燕子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个与茶叶有些关系的瓷品——茶叶末釉。
从上面的图片就能看出它名字的由来,因它的外釉色彩和细碎的茶叶末一样,暗绿中混含着结晶状黄色或黄褐色斑点,因此才有了这样一个形象的名字。不过茶叶末只是一个常用的名称,根据其颜色差别还有例如“鳝鱼黄”、“蟹壳青”、“老僧衣”等。
茶叶末釉是结晶釉的一个品种,属于高温黄釉。釉料中因为含有铁、锰元素,烧制时经高温还原析出结晶,釉面呈现出一种失透的黄绿色,绿者称茶,黄者称末,古朴清丽、深沉凝重,古意十足。
茶叶末的出产量不多但是产生的年代倒很久远,茶叶末釉起源于起源于唐代,也是一个“美丽的意外”,当时的工人烧制黑釉瓷时火力过猛把黑釉烧出了一种绿黑底中泛现着一种错落有致、金光灿灿的黄绿色结晶点,因酷似鳝鱼皮,当时也被称为“鳝鱼黄”。
清代《陶雅》中赞叹道:“茶叶末以滋润,鲜明,活泼,三者为贵矣。茶叶末黄杂绿色,娇嫩而不俗,艳于花,美如玉,范为瓶,最美目”。
自茶叶末釉瓷出现后,唐代烧制了大量优秀作品,唐之后烧制数量非常少甚至没有,直到清代皇帝见到之后对其爱不释手,茶叶末釉摇身一变成为宫廷专属,仅供皇室欣赏。如今市面上真品以雍正和乾隆时期为常见,下面燕子就来和大家讲解一下雍正与乾隆时期茶叶末釉的具体特征以及鉴别方法。
总的来说雍正时期茶叶末釉色偏黄,雍正时期釉色偏绿。
清雍正鳝鱼黄釉钵清乾隆茶叶末有牺耳尊雍正皇帝文化底蕴深厚,崇尚文雅,重视艺术,对于宫廷器用十分重视,凡事都要亲力亲为,因此生产出来的器品有“精致文雅、玲珑秀美”的特点。那时著名督陶官唐英将茶叶末釉与景德镇白瓷胎结合在一起,调和出的颜色绿不绿黄不黄,青褐色中闪现出深沉的绿意。整体感觉苍雅肃穆,典雅尊贵。
清雍正鳝鱼青釉兽耳衔环方壶乾隆时期的茶叶末釉在青褐釉中散布着不规则的黄色小黑点或小丝纹,色调有深浅之分,深的偏褐色,浅的偏黄色,茶末兼有。器型多为琢器类,整体感觉更加活泼润朗。
乾隆之后之后的茶叶末质量逐渐下降,再也没有达到过像雍正、乾隆两朝的水平了。
清乾隆茶叶末六联瓶清乾隆茶叶末釉描金雕榴开百子长颈瓶雍正的茶叶末釉器型较大只,形体偏修长釉水凝厚莹润,古朴静穆,给人以宁静之感。款识一般刻六字三行“大清雍正年制”篆书款。
乾隆的茶叶末釉常见器型有天球瓶、绶带葫芦瓶、石榴尊、洗等,釉色姜黄,胎质较松,叩之有沙哑之声。底足有釉,款识一般刻六字三行“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乾隆年制雍正年制这两个时期的茶叶末釉瓷可以说是最高水平了,制作工艺及成品质量其他朝代很难超越。如今市面上普通器物一般在数十万人民币左右,品相良好的一般在几十万人民币甚至几百万不等,相信在岁月的晕染下茶叶末釉的价值会越来越高。
感谢您的观看,更多瓷器的有料信息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