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双脚下了婚车,踏进了这个家门。
我是那么的幸运,遇到了世界上最疼爱我的人,遇到了世界上最好的婆婆。
她微笑着递给了我一个大红包,又给递上了一个红色的被子。
少女的梦里,希望遇到一个疼爱我的男人,又希望遇到一个疼爱我包容我的婆婆。
从我走进这个家门,看到这个个头儿不高,满脸笑容,衣着朴实的妇女,就一眼认定她是一个善良能干的人。
她热情地拨开众人,引导我走进屋里。
我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心里感到有点不知所措。
她给我端来一碗饭,说这是你家的,吃了吧。咱们这地方都兴这。
看着她的眼里露着慈爱的光华,我心里感到些许安慰。
以后,我就要在这里,在她的带领下,和这家人一个锅里刷稀稠了。
1、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我感到比较无助。因为所有的人,和我都不大熟悉。
包括已经订婚了将近四年的丈夫。我们平常除了逢年过节礼节性的来往,很少在一起聊天。
婆婆非常善解人意,对我非常的关心。
我每天不上班,坐在屋里看书。
到了吃饭的时候,婆婆过来叫我。
有时候,看我比较忙,悄悄地把饭端过来。
有时候,我看看表,到了做饭的时候,走出去,到灶屋里想给她帮忙。
她会笑着说:
你看书去吧,我一个人就行,习惯了。
我要是不走,停下来帮她摘菜,她会停下手里的活儿,把我推出去。
嘴里说:你穿得干干净净,在这里弄脏了,这饭我一个人做。
对于做饭,我真的不精通。
甚至在结婚前想,去到婆家不会给人家做饭,会不会被别人笑话?
我在家里时候,是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姑娘。
爹娘种了二十亩左右的土地,我成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在土地里忙活。
扛着锄头回到家,我一般不进灶屋,也不喜欢做饭。
娘做好了饭,总是叫我们。
奶奶说过我,现在不学,将来去到婆家不会做,人家会说你的。
我理想的生活里,结婚了,也不会围着灶台转,不会去完全做个家庭主妇。
甚至,在相亲时候,我直接对男孩儿说,我不会做饭,将来也不会。
这是推着责任,同时也宣告,男女平等。要不,将来一轮一天做饭。
后来,被娘和奶奶说多了,见多了,农闲时候,也学了一些。
我会烙馍,也会擀面条,炸油馍、煎鸡蛋、搅稀饭,这些家常便饭都会做。
总之,生的能做成熟的。至于味道如何,庄稼人,以填饱肚子为准。
父亲从来没有说我做的不好吃,娘也没有异议。
哥嫂有意见,保留。要不,自己动手。
要不是娘跟父亲去省城看病,住了几个月,我除了会搅稀饭炒青菜,其它一概不会。
那年冬天,一位亲戚介绍父亲去省城一家学校里烧锅炉。
父亲年轻时候,是烧锅炉的好手。他有烧锅炉的证件,没有的话,人家是不用的。
娘的老毛病鼻窦炎犯了。茶饭吃着都不香,鼻子疼痛,还不通气,非常难受。
医院看了多次,也不除根。
父亲回来,把她带走,说是省城医的医生手头高,去那儿看看。
娘这一走,吃饭成了问题。
家里有姥娘,二哥、我,还有两个妹妹。
姥娘老了,不能老是让她做一家子的饭啊!
还有,我只会做稀饭炒萝卜丝儿。那丝儿切的,长短不一、厚薄不均、宽窄不匀。
再说,这大冬天好几个月,不能老吃这些啊。
自己动手,学吧。
姥娘看我动手了,就在一边指挥。
先学擀面条。
姥娘一点一点儿教我。一碗面,准备一小碗水。
开始先把面搅成扑碎儿,开始揉搓,慢慢的一点儿一点儿加水。这样和出来的面筋道。
并且,面和好了,面盆沾得干干净净。
不能把水一次加够,那叫作一来水面。
这样的面,面盆沾不干净不说,擀出来的面条不筋道,没味道。
下到锅里,都变成很短的一截一截的,像蛤蟆蝌蚪,浓唧唧的,看着都没胃口。
开始几天,我擀的面条下到锅里就是这样的。
有一次,大哥大嫂回来了,一看我下的一锅面条,撇撇嘴,走了。
一锅面条,吃不完,喂猪喂狗。
后来,慢慢的,我就上手了。擀出来的面条,掂起来,很长,下锅里熟了,用筷子挑起来,可长了。
姥娘笑着说,出师了。
炒鸡蛋,煎豆腐,我见娘那样坐做过,自己也学学。
姥娘说,学会了,是一辈子的手艺,艺不压身,终身受益。
结果,鸡蛋炒好了,豆腐煎的黄朗朗的,闻着很香,看着好看!
叨一块儿放嘴里一尝,没味道!
这是咋回事?
姥娘一尝,问我:你加盐了吗?
炒鸡蛋煎豆腐都加盐?这个真不知道!
还有炸油馍。我在姥娘指导下,开始学做美食。
面和好,埫一会儿,炸出的油馍筋道。
油馍放上,开始做油馍坯下锅。
油馍在锅里起得很好,闻着香极了!我终于也会做美味了。
姥娘拿了一个品尝,初次做这么好,她一定会夸奖我的。
没想到,她咬了一口就皱了眉头。
你和面时候,是不是没加盐?
这炸油馍和面还得加盐?
我初次炸,哪知道啊!
我见娘这样做,比葫芦画瓢,没想到都有学问啊。
生活中,一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其实,都蕴含着很多学问。
很多事情,都是在摸索中前进,经历了才知道对和错。
人生,处处皆学问啊!
2、在家里学的那些东西,到了婆婆家,根本用不上。
因为婆婆从来不用我做饭。
她总是以我穿衣干净为借口,灶屋里所有的活儿,不让我伸手。
我们家妯娌三个,我是老三,上面两个嫂子都分家另外住去了。
但是,他们的孩子,都是婆婆照看。
我们村里有很多工厂,大家都在厂里上班,婆婆承担所有的家务。
嫂子住在隔壁,她下班回来,婆婆把她家的饭菜全部做好了。
我结婚以后,就在家门口的厂里上班。
上班时间,不能离开工作岗位。
中午时候,婆婆总是用一个小盆,给我端过来一盆捞面条。
厂里的饭不好吃,她不让我在那儿吃。
因为,我当时怀孕了,需要营养。厂里的大锅饭,面条总是浓唧唧的,看着都没胃口。
婆婆单独给我增加一个鸡蛋,或者肉,那一盆面条,我全部吃完。
家里还有一群孩子,需要她照料。
大哥家两个儿子,二哥家一个儿子,姐家两个孩子。这五个小将,也够婆婆忙乎的。
有两个上学了,放学准时吃饭。
有一个4岁了,两个2岁,想一想,这几个孩子,一个五十岁的女人,是怎么照顾的啊!
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
我们家还种了几分菜地,有时候,地里的庄稼,还需要婆婆去打理。
经常的,她肩膀上扛着锄头,一手牵几个孩子,慢慢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孩子坐在地头玩耍,她下地里劳作。
我们这一家,是全村出名的幼儿园。
婆婆,也是出名的勤劳能干,脾气好。
她从来没有叫过一声苦,没有说过一次累。
家里每年养一头大肥猪,过年了一杀,一大家人分分吃了。
还养了一群鸡,家里从来不买鸡蛋。
鸡蛋营养,谁都知道,她给孩子们打着喝茶,给孩子们煎鸡蛋,有时候,包素馅包子,包素馅饺子,还蒸卷卷。
想法设法改善生活,让孩子们吃好喝好。很少想到她自己。
那时候,家里烧的是大火,公公每年拉两车煤,先掺杂一些黄煤土,用脚踩了,踩好后,靠着墙角垛起来,以后烧煤火慢慢用。
中午吃饭时候,人不齐不说,还不知道都谁要回来吃饭。
婆婆往往把孩子们都伺候好,吃饱喝足了,有人回来了。
有时候,大哥回来。娘把糊好的大煤火的湿煤揭开,赶紧笼火,给大哥做饭。
过一会儿,二哥或者二嫂他们回来了,婆婆又把湿煤揭开,笼火做饭。
这样有时候,一个晌午头重复好几次。
全村的婆婆,除了她能做到,没有人做到!
我的婆婆,我的娘啊!
她对我们一群儿女说过:
只要你们好好干,咱家齐心协力,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咱们一家平安、和谐、幸福是我最大的心愿,我累死都愿意!
我的婆婆我的娘啊!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