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之孝一开始就说了:
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如今父母俱已亡故,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伏侍。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模样儿又极好。因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去岁随了师父上来,现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他师父极精演先天神数,于去冬圆寂了。妙玉本欲扶灵回乡的,他师父临寂遗言,说他‘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在此静居,后来自有你的结果’。所以他竟未回乡。”王夫人不等回完,便说:“既这样,我们何不接了他来。”林之孝家的回道:“请他,他说:‘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王夫人道:“他既是官宦小姐,自然骄傲些,就下个帖子请他何妨。”林之孝家的答应了出去,命书启相公写请帖去请妙玉。次日遣人备车轿去接等后话,暂且搁过,此时不能表白。
人家“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
什么叫“也是”?就是和贾府一样人家。
什么叫仕宦之家?当官的。
人家是因为生病才出的家,好比北方以前有跳墙和尚一样,还真以为人家穷吗?
话说回来,尼姑和和尚就买不起茶器?真是呵呵。
《水浒》裴如海招待潘巧云:
海和尚卻請:幹爺和賢妹去小僧房裏拜茶。”一邀把這婦人引到僧房裏深處,預先都準備下了,叫聲:“師哥拿茶來。”
只見兩個侍者捧出茶來,白雪錠器盞內,朱紅托子,絕細好茶。吃罷放下盞子,“請賢妹裏面坐一坐。”又引到一個小小閣兒裏,琴光黑漆春台,排幾幅名人書畫,小桌兒上焚一爐妙香。
岂不知禅茶一家,明清时出家人不能收藏金银珠宝,有钱就花在茶器和袈裟上。官家小姐出家,又喜欢,有些好茶器,理所当然得很。
妙玉的茶具,的确太非同凡响了。沈从文先生说,那件葫芦器与犀角器是务虚的。(输入法实在没有那个字)邓云乡先生说,是曹雪芹生造出来的假古董。就好比秦可卿屋里“飞燕舞过的金盘”和探春屋里颜真卿的对联(颜真卿生活的时代没有写对联的习俗)。
什么意思呢?妙玉那两个,其实都是酒器。葫芦器古来有之,但妙玉那个是“范制”,就是拿个模子套在葫芦上,让葫芦长成斝器的形状。这样的范制葫芦器是明代以后才流行的,怎么可能晋朝的王恺就有了,还在宋元丰五年被苏东坡见过呢(元丰五年苏轼在黄州,写寒食帖呢,那时若在这器物上题了字,光是字就是国宝)?可见是文学夸张。犀角确实追求其中含一条白线通到底的(所以有,心有灵犀一点通),但如果做成器皿,尤其是酒器,中心必挖空,又何来“点犀”之说呢?所以取的是这两个酒器的谐音,隐喻的是什么,就要读者去费疑猜了,就像秦可卿的卧室摆设,是暗示“淫”还是其他,连脂批也没说清楚,只说“设譬之文”。
所以妙玉这个人物,估计也与秦可卿一样,有些暗含的作用。秦可卿是“兼美”,警幻之妹。妙玉出身像极黛玉(还都是姑苏人士),又结了黛湘联诗,强调闺阁的本来面目。后四十回恐怕作用不小。靖本在妙玉奉茶一回的脂批:“他日瓜洲渡口……各示劝惩……红颜……枯骨……屈从”,文字虽然残破不可收拾,但也预示了妙玉后四十回绝不是被强盗掳走那样简单,必定违背了她师父“不宜回乡”的嘱托,回到了南方。
好了,务虚的谈完了,谈谈务实的。
成窑五彩小盖钟是个什么东西呢?可以参见前些年拍了2.8亿的成窑五彩鸡缸杯。如果真的是成化年间的,恐怕即使是康熙本人,也舍不得砸碎,因为传世太少。妙玉这个一定是康熙御窑仿的,即使这样,也是非常值钱的。除此之外,什么脱胎官窑填白盖碗,探春的汝窑花囊,全是这个路数,都是康熙御窑爱仿制的东西。
康熙时的督陶官郎廷极,和曹寅是同代人,卒年只差三年。郎廷极最后官至漕运总督,曹寅不管是织造的差事,还是盐政的差事,都必然和他打交道。李煦亦然。曹寅死后,郎廷极上书保奏曹颙继任江宁织造。说到此处,妙玉身份是否呼之欲出了呢?怪不得贾母似和妙玉家旧相识,开口就是“我不吃六安茶”,而妙玉也回“知道,这是老君眉”。
其实当然未必,曹家因为内务府的关系,过手了许多瓷器珐琅。他家本身就可能有这些御窑精品。
一七二零年,康熙五十九年,二月初二日曹报雨水折内附康熙朱批:“近来你家差事甚多。如磁器珐琅之类。先还有旨意,件数到京之后,送至御前览完才烧珐琅。今不知骗了多少磁器,朕总不知。已后非上传旨意,尔即当密折内声名〔明〕奏闻;倘瞒着不奏,后来事发,恐尔当不起,一体得罪,悔之莫及矣。即有别样差使,亦是如此。”
康熙默许曹家拿着些御用瓷器挣钱,无非是填补南巡亏空。所以贾琏说的发的二三百万的财,恐怕多有来自此处。
所以,追究妙玉的身份,已然没有“正确解”。妙玉这个角色似有“收束”作用,就像秦可卿有“预言”作用一样。十二钗正册上半,妙玉压阵,下半,秦可卿压阵。这究竟有什么用意呢?
张爱玲认为,太虚幻境的故事是由《风月宝鉴》融进《石头记》的。所以融进去之后,秦可卿的“淫丧天香楼”就不见了(倒未必是全听的畸笏叟的建议)。可见寻找这类人物的原型,不如寻找这个角色的寓意来得重要。
郎廷极与曹寅和李煦,都有私交,而且关系很好。郎廷极编了《胜饮编》,这是酒文化的文献。妙玉的那俩,是酒器。郎氏一门,还有个郎廷佐,打败过郑成功,保卫了漕运。此外还有个郎廷弼,因为“误怀一瓷皿”,就是因为有了大内府库里的东西,被革职。妙玉的用具,全是大内珍藏级别。元春点戏,《一捧雪》伏贾家之败,《一捧雪》就是和古玩有关故事。
李煦和曹寅家都倒了,郎家似乎也销声匿迹了。
以上是妙玉的创作背景。
妙玉是“金玉质”而陷淖泥。金玉,指的是她兼钗黛的品格。《红楼梦》中,“泥”指男性。又说她“风尘肮脏”,《红楼梦》中,“脏”指仕途经济等。
脂批说,元妃是像杨贵妃一样,死于非命,元妃判词最后一句,很多人解释为政治斗争。妙玉也卷入了政治斗争,她本来就“不合时宜”而“权势不容”。
妙玉的结局一定同刘姥姥(以及小盖钟)和李纨有关,不然不会有她结黛湘联诗最后的“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且李纨也与巧姐有关。
个人认为,妙玉的结局不是“屈从枯骨”,而是“屈从”后,“红颜”变“枯骨”。《红楼梦》中,李纨是“槁木死灰一般”,可见,枯骨未必指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