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这个话题的时候就忍俊不禁,因为我是南方人在北方上的学,思绪一下子把我拉回在北方上学的日子
1、南北文化差异
澡堂
第一次去澡堂就惊呆了,什么?居然是公共的,居然连帘子都没有?
我们都不敢脱衣服,我们用泡泡沐浴球,她们用搓澡手套
问路
初去北方,人生地不熟,我又是路痴,免不了经常要问路
北方人指路通常是先往南走米,过红绿灯,再向东走米,看到什么什么就到了
每次我都说能不能直接告诉我,左拐还是右拐还是直行好吗?在我们南方指路就只有,左、右拐和直行
买菜/饮食习惯
初去北方,吃不习惯饭菜,于是北方的同学带我们去买菜,看到我选一根葱,半把青菜、
还有几个辣椒、几个西红柿的时候,北方的同学推了我几下,还向我使眼色,等我买完问她为什么推我?
她说我真的很怕卖菜的大妈会骂你,她说在我们北方买菜从来没有这样买的
怪不得有一次我在路边买一根黄瓜,大叔直接说不用钱了,你拿走吧
我还觉得东北大叔怎么这么好呢!是怕我耽误他生意吗?哈哈
在饮食上,虽然东北的大米特别好吃,但是他们吃饺子和烙饼的次数也挺多的,在南方,葱是用来当调料的,而在北方是用来蘸酱吃的
方言
还有一个记忆犹新更搞笑的,我们有几个同学是同一个地方的,于是用着方言噼里啪啦交谈着
北方的朋友羡慕地朝我们说,天啊,你们的日语说这么好!
我们真的笑到肚子痛,南方方言太多,自带加密,而北方人用普通话,没有方言,沟通畅通无阻
正因为南北文化的差异,才让我们的北方学习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所以我还特别感谢有这样的文化差异
说完了文化差异我们来看看南北文玩差异,虽然在文玩方面,南北不分家,但在某些方面还有一定的差异的
南北文玩差异
在北京或天津,一天之内隔几分钟就能看到一个北方老爷们儿,揣着两颗文玩核桃,神清气爽得走在大街上。但是在南方还是很少见的
文玩核桃也属于京味儿十足的一种喜好,作为文玩发源地的京津冀一带也深受影响,文玩核桃是北方文玩人的首选
这跟南方人开始玩文玩大多会选星月菩提一样
葫芦
葫芦与福禄谐音,代表的寓意就是福禄,深受南北玩友喜爱,特别是北京天津山东这三地玩葫芦还特别出名
其中山东聊城堂邑镇路庄村远近闻名,家家户户种葫芦,被誉为中国葫芦第一村
北方人大多人把葫芦拿来盘玩
但是大多数南方人会把葫芦挂在家里
因为他们深信葫芦可以,招财纳福,消灾避祸,镇宅辟邪,改善风水
斗蛐蛐用的北罐南盆
北方把蟋蟀叫蛐蛐,北方蛐蛐罐以北京和天津赵子玉,以及郭景升为代表,称罐,北罐比较厚重,养虫隔音好
南方以苏州陆慕为代表——称盆,时间上,北罐是清代兴起的,而“南盆”则始于宋,盛于明,加上得天独厚的制造条件和精良的工艺,“南盆北罐”就在老北京城叫开了,南盆相对轻巧,透气性好点。
建盏、紫砂壶
南方人喝茶有讲究,泡茶用的茶具更讲究,建盏和紫砂壶在南方盛行较广
紫砂壶的出现是在明朝的正德年间,使用的是江苏宜兴的紫砂泥制作而成,自古紫砂壶的手工壶是最为珍贵的。
而北方人爱喝酒,大都数没有喝茶的习惯,除了收藏把玩占少数之外,使用建盏、紫砂壶的相对南方而言少之又少。
折扇
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士大夫的怀袖雅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有折扇的出现
而到了北宋时期,平民百姓也可以使用折扇,而到了清朝,折扇则达到了一个高度
并且折扇带动了书画的流行趋势,所以,是一种具有文化底蕴的文玩物件
而相传制作竹扇最悠久的在杭州,有年的历史,听说老杭州人出门必带的,两样东西除了钥匙就是折扇,而《白下锁言》记载,南京制作折扇骨素有盛名,另外蜀扇也盛名远扬,所以从历史来看,南方人玩折扇的相对更多
扇骨由新制时的晶莹透白,盘成微黄如玉,经过久盘色似琥珀,又若蜜腊。也深受文玩人喜欢,只是北方会相对少很多
听北方的文玩朋友说,从南方到北方的竹子,因为干燥开裂了,因为离暖器太近开裂了,因为风大开裂了,也许这也是北方比南方玩得更少的原因之一吧。
我们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所以各个地方都有各自的文化,正是因为有这样不同的文化,才让我们拥有了更多有趣的体验,你知道的还有哪些有趣的文化差异,和文玩差异呢?欢迎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