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茶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大美至简单色釉瓷器赏析
TUhjnbcbe - 2025/2/21 19:48:00

单色釉在宋代进入了蓬勃发展期,于明代得到进一步发展,清代继承和发展了明代单色釉瓷器制作工艺,达到了鼎盛时期。茶叶末釉是一种结晶釉,因色若茶叶末而得名,创烧于唐朝,也是清代官窑之名贵品种。茶叶末釉是清代宫廷较为重视的釉色,唐英《陶成纪事碑记》中载,茶叶末釉亦称“厂官釉”。

LOT清乾隆茶叶末釉绶带耳葫芦瓶款识:“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书款高:26cm.记录:日本瑞龙拍卖来源:日本京都私人收藏参阅:1、《徐氏艺术馆·陶瓷Ⅳ》,徐氏艺术馆,年,图、《古陶瓷资料选萃》

左:清乾隆茶叶末釉绶带耳葫芦瓶(故宫博物院藏)

右:清乾隆茶叶末釉绶带耳葫芦瓶(南京博物院藏)

本拍品为葫芦形双耳瓶,直口,细直颈,表面光素,上腹部小且微圆鼓,细束腰,腰部中央有凸棱一周,下腹部大且外鼓,矮圈足,瓶身两侧对称饰以绶带形双耳,又因耳跟贴饰呈如意云头形状,故又称“如意耳”。葫芦是长寿的象征,并谐音“福禄”,绶带如意耳亦昭示吉祥,秀雅中蕴美好寓意,诚为皇家青睐之物,寓意吉祥。腰部上下饰覆仰莲瓣状暗纹,增添器型的变化加强了视觉效果。

LOT清乾隆茶叶末釉绶带耳葫芦瓶(俯视图)

而在清三代官窑单色釉瓷器中,康熙的豇豆红、郎窑红尤为令世人瞩目,因烧制难度大又专限于供宫迁御用,流传下来的极为稀少而珍贵;雍正时期的作品造型娟秀、胎釉精细著称于世,以纯粹的艺术品位取胜;乾隆时期的作品则相对在装饰技艺上更为丰富多彩。清代官窑比较重视单色釉的制作,康熙朝恢复了明朝中期以后衰落的铜红釉烧制技术。如康熙年间由江西巡抚郎廷极在景德镇督造了从明代嘉靖三年起就已失传的高温红釉工艺-郎窑红,色泽深艳,象初凝的牛血一样红,久负盛名至今。

LOT清康熙郎窑红釉灯笼瓶高:22.5cm.参阅:《故宫博物院藏古陶瓷料造萃》页,lot98

故宫博物院藏

本次“夏鸣·叁”中LOT清康熙郎窑红釉灯笼瓶由是如此,外壁通施郎红釉,釉面肥厚光润,呈色鲜艳而均匀,口沿显露白色胎骨。流畅的造型与浓艳的釉色,别有意趣,艳而不俗。

LOT清康熙郎窑红釉灯笼瓶(底部图)

乾隆帝曾赋诗一首赞美“郎窑红”的高贵:“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还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插花应使花羞色,比尽翻嗤画是空。数典宣窑斯最古,谁知皇祜德尤崇。”可见清朝皇室对于郎窑红釉的喜爱。

LOT郎窑红釉葫芦瓶记录:纽约佳士得,年3月17日,LOT高:24cm.

LOT郎红釉观音瓶高:42cm.

怀海堂藏

《康熙朝瓷器精粹》德国黑提恩斯博物馆藏

拍品是郎窑红釉瓷器的典型器物,也是康熙瓷器中流行的式样,端庄大方。外壁满施红釉,釉面现玻璃光泽,色泽均匀浓艳,垂釉近足,保留质朴原始之痕迹。

豇豆红与郎窑红齐名,创烧于康熙时期,以铜为主要呈色剂,以吹釉方式把铜红釉分若干次施于胎面,烧制难度大,产量少,多为小件文房用具。因其浅红娇艳之色,又好像下娃娃之红脸,或如粉红之三月桃花之色,又如美女微醉之红颊,因此,又有“娃娃脸”、“桃花片”和“美人醉”之称。豇豆红《饮流斋说瓷》中记:“豇豆红,此色亦由祭红变化而来,以类于豇豆,故以豇豆红呼之。

LOT豇豆红釉碗“郎庭极”款款识:“大清康熙年製”六字双行楷书款直径:15.5cm.1、《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陶瓷编、清顺治康熙(三)页,lot96

拍品撇口,口部留白呈灯草边,深腹,圈足,器形端正典雅,器内外满施豇豆红釉,底足内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LOT清康熙豇豆红釉碗“郎庭极”款(碗心图)

LOT清豇豆红釉长颈瓶高:16cm.

LOT豇豆红釉柳叶瓶直径:17.5cm.来源:日本藏家旧藏

LOT清豇豆红釉柳叶瓶(附盒图)

祭红釉也为高温红釉创烧于明初,由于烧制技术要求高,加之烧制材料告缺,宣德以后便日渐衰落,直至清康熙重新烧制成功,雍乾时又重达高峰。《景德镇陶歌》有云“官古窑成重霁红,最难全美费良工。霜天晴昼精心合,一样抟烧百不同。”祭红釉烧造不仅依靠人工,更赖气候天成。可知祭红釉是清代烧造难度较大的品种,要烧得纯正之祭红釉更是难得珍贵。

LOT清雍正红釉小盘款识:“大清雍正年製”六字双行楷书款直径:11.8cm.来源:抄家物资退赔

白釉瓷器于永乐一朝达至鼎盛。该时期创烧「甜白釉」,为中国古代白釉品种之佼佼者。《陶录》释为甜净之意,故名「甜白」;清宫记载或称「填白」。康熙时期,政权趋于稳固,社会经济趋于繁荣,制瓷业得到长足发展,此时期御瓷作品亦多玲珑剔透,巧夺天工。

LOT甜白釉暗刻云龙纹梅瓶高:21cm.来源:南京私人藏家旧藏

瓶小口,直颈,丰肩,肩部以下收敛。通体施白釉,胎质洁白细腻,釉面质感如丝般柔滑。瓶肩处暗刻云龙纹饰,气势凶猛,力道强劲,神情写意。自明代永乐朝以后,景德镇便采用优质原料制作瓷器,尤其在白瓷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景德镇窑工在瓷胎中较多应用高岭土,使得三氧化二铝的含量增加,瓷胎机械强度提高。胎质变得洁白致密。又在瓷釉中减少了传统助溶剂石灰石的量,改用钾长石,避免了瓷釉白中泛青过度的情况。

LOT清中期德化白釉模印回纹双活环耳净水瓶(附原盒)高:15cm.

LOT白釉模印凤穿花纹八棱倭角洗直径:16.5cm.参阅:佳士得同类拍品

参阅:佳士得,年9月24日,编号

蓝釉是以氧化钴为着色剂烧制的瓷釉。高温钴蓝釉瓷是元代景德镇创制,烧成后釉层丰腴,娇艳莹润。官窑蓝釉瓷可分为两类:一为霁蓝釉。色调浓艳,因皇家在天坛祭祀时有所使用,故也称“祭蓝”;二为天蓝釉。呈色稳定,釉面莹润,色调浅蓝,风格雅洁,因似蔚蓝的天空而得名。

LOT天蓝釉双龙耳方尊款识:“大清雍正年製”六字篆书款来源:天津文物公司旧藏

鲍尔藏瓷

天蓝釉是康熙朝创烧的高温釉品种,其釉中氧化钴的含量在百分之一下,在高温还原焰中烧成的釉色如天蓝般幽淡隽永,颜色使人赏心悦目。本品庄重大气,纯净淡雅,超凡脱俗。全身施天蓝釉色如天空之蓝,幽淡隽永,赏心悦目。

黄釉瓷,主要是承袭明代铁黄釉技术传统。其以适量铁为呈色剂,在氧化气氛中烧成。《通典》注云:“黄者,中和美色,黄承天德,最盛醇美,故以尊色为溢也”。”一直以来,黄色一向是帝王专用色,而黄釉更是明清时期皇家的严控釉色,成为明清皇室的独享瓷器。

LOT三彩福寿如意耳瓶高:21.5cm.

LOT清中期三彩福寿如意耳瓶(带盒图)

拍品撇口,粗颈,溜肩,鼓腹,圈足,颈部两侧对称置S型如意耳,其下以绞绳纹串联蝙蝠、寿字佩,象征吉庆如意福寿万年。器身光素不事雕饰,光泽厚润柔和,富有天然韵致,尤显温婉尔雅、风韵隽永。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美至简单色釉瓷器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