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茶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碧江六龙山乡做竹文章万亩竹海变身钱
TUhjnbcbe - 2025/2/23 10:17:00

3月25日,碧江区六龙山乡竹子工艺品加工厂内,村民们正忙着下料、蒸煮、晒干、经过一系列工序后,就将竹子做成竹茶叶罐、竹棉签筒等工艺品。竹子工艺品加工厂负责人卢政军说:“如今算是找准了路子。”

年,在外打工的同事郭建成立了贸易公司,负责销售竹子工艺品,经过市场考察后,卢政军就根据网上以及同事邮寄的竹子工艺品样品依样画葫芦,进行工艺研发,从粗到细,历经多次改进,技艺逐步成熟。

去年9月,卢政军在投入20万元正式建厂投入生产,拥有较为完善的生产流水线1条。独立生产竹茶叶罐、竹牙签筒、竹火罐、竹棉签筒等工艺品,是塑料制品替代的主要产品之一,生产产品销路不愁。

有了本土企业生产竹子工艺品,本村在外务工的人员逐渐返乡加入加工厂,脱贫户车床工人吴克国就是一个缩影。

该工厂负责人吴克国每月收入可达元,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该加工厂带动群众就业的人员有20余人,年产值可达50余万元。碧江区六龙山乡加工厂负责人卢政军说:“我们的竹子加工成茶叶罐,牙刷筒、竹签筒、还有棉签筒。”

如今,加工厂现有技术负责人2人,常年生产工人6人,收购鲜竹多根,日生产能力达余件,年底销售产品余件,在现有工艺的基础上,研发新工艺,拓展产品市场,扩宽销售渠道,提高自身的生产能力和带动能力,还利用各种资源,引进茶筅和竹器皿等半成品再加工,提高作业面和产能,着力提升竹林经济附加值,13万亩竹海真正成为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钱袋子”。

近年来,碧江区六龙山乡利用当地良好的竹海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产业,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在疏竹中,发展本土企业,把成年竹子制作成竹子工艺品,销往国内外,使13万亩的竹海,真正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钱袋子。该工厂负责人卢政军说:“下一步,我们将做自己的品牌,带动周边4个村同时一起发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刘煜妤

编辑陈刚

编审朱邪

1
查看完整版本: 碧江六龙山乡做竹文章万亩竹海变身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