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7月8日,中国首届斗茶大赛暨中国十大茶王评比活动在北京老舍茶馆拉开帷幕。东南西北四大赛区同时启动报名,全国各主要茶叶产区协会积极发动,茶叶企业跃跃欲试,为茶品而斗,为茶王而战。本次活动将持续至11月,现南方农村报推出“中国十大茶王参评茶企巡礼”系列报道,提振中国茶产业,让年轻人爱上中国茶。在这里,有中国茶人对土地的深情,有中国茶人对茶这一片树叶的精心呵护,有中国茶人对产业的努力探索。
要说什么最能代表春天的味道,非一杯绿茶莫属。细数中国的名优绿茶,保靖黄金茶无疑是特别的。它产自湘西的深山当中,以“四高四绝”俘获了不少茶客的心,“一两黄金一两茶”这个古老的传说更为其添上神秘的色彩。
“做茶就得慢慢做,急不来。”初见保靖乾旭茶业有限公司(下称“乾旭茶业”)负责人向敬晖,是在保靖县葫芦镇木耳村比那卡自然寨的茶园里。这里的海拔接近米,茶叶的生长休眠期较长。眼下正值茶园秋冬管理的关键时期,他组织寨子里的茶农做好茶园除草、松土、施肥等工作,为来年增产提质做准备。
两道山脊之间,比那卡与世隔绝,安静地坐落在群山怀抱当中。在参天古树的簇拥下,茶园依山势而建,层层叠叠,放眼满目青绿。这里位于北纬28度的“黄金纬度带”,是武陵山脉中心,自古以来就是绝佳的产茶之地。
一位游子的乡土情怀
“保靖黄金茶香、绿、爽、醇,自有一番风味,对于本次参赛我们很有信心!”结束一天的劳作,向敬晖开始泡起了黄金茶。茶芽在杯中尽情舒展身姿,茶香氤氲间,关于比那卡和黄金茶背后更多的故事开始浮现。
比那卡是向敬晖的故乡,这个地方植被丰富,终年云雾缭绕,就算是同样的作物,味道也比其他地方种的来得更加鲜美。“我们这里山高路远,再好的茶也很难卖出去,更别说靠这个发家致富了。”向敬晖从小就喝黄金茶长大,那时寨子里还没有现在这样大规模的种植茶树,而随着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茶园逐渐荒芜,草也长得越来越高。
跟很多人一样,向敬晖也走出了大山。三年的军旅生涯磨砺了他坚韧的意志,也让他在退伍之后的八年时间里,在广东打拼出自己的一番事业。年金融危机到来,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想到那个静静伫立在深山里的寨子,向敬晖心里产生了返乡创业的念头。
那时,恰逢保靖县开始大力发展黄金茶产业,“政府非常重视,只要是符合相关政策的,都给予支持。”经过深思熟虑,向敬晖在年底回到比那卡,次年开始种植保靖黄金茶,成为了最早一批返乡种茶的“大户”。
一个茶人的奋斗之路
采茶辛苦,制茶不易。向敬晖在比那卡搭起一个简易厂房,从零开始试制黄金茶,然而初次试水,就以惨败告终。“虽然是辛辛苦苦做出的茶叶,喝起来味道总是哪里不对!”每每在闲聊时回想起自己第一次做的茶,这个土家汉子的脸上总是浮现出坦然的笑容。
“要做高品质的黄金茶,杀青是关键,这个过程当中温度与投叶量最难把控。”为了准确掌握杀青的诀窍,向敬晖每天在茶厂练习到深夜,手掌因为要在温度高达八十度以上的铁锅不停地搓揉,已烫出厚厚的老茧。他日复一日地在铁锅中感知温度和力道,也在反复实践和经验总结当中摸索出一套独特的黄金茶制作技艺,所生产的黄金茶口感更加醇厚,“比那卡”牌黄金茶渐渐在当地声名鹊起,还得到了远至北方市场的认可。
土家语里,“比那卡”意为“秋天的果实”,制作黄金茶时挥洒的汗水,最终像秋天的果实一样给予这片土地的子民沉甸甸的回报。在此后的十多年里,向敬晖带着村民、贫困户经营比那卡黄金茶专业合作社,在种植、生产和销售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每到采摘和培管的季节,村里的人就多了一份收入,这个往日安静的寨子,也因为黄金茶迸发出新的生机。
目前,乾旭茶业已有茶园基地余亩,年产茶叶万斤以上。“今年的春茶我们就做了多斤,相信来年也会继续增产增收!”看着漫山遍野的生态茶园,向敬晖满心期待春天的到来。
严亮洪继宇
叶思敏林佳
欧晓嫦
南方农村报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