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茶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山茶花过山号吹响永不褪色的乡愁
TUhjnbcbe - 2025/7/21 17:42:00

祥云素有“云南之源,彩云之乡”的美誉,是最早叫“云南”的地方。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祥云县各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享有盛名的过山号,随着天峰山歌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吹响了彩云之南人民心中永不褪色的乡愁。

过山号,也叫大号、大筒、筒子,是一种长号,号身用-厘米长的竹管或金属做成。其音调独特,音质悠远醇厚,庄严肃穆,极具穿透力。所谓“过山”,就是形容其号声嘹亮,声音能够传得很远,过山号一响,方圆一二里地都能听到,典型的这山吹来那山听,所以过山号成了它最霸气的称呼。

在祥云,特别是普淜、东山等彝族聚居区,无论是办喜事,还是白事,人们都要用过山号来表达喜悦或寄托哀思。祥云的过山号历史悠久,据天峰山歌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罗甲介绍,他的祖辈就以吹过山号和唢呐营生,传到如今,罗甲已经是第五代传承人。

更久远的时间已无法考证,但过山号沿用至今,因其雄浑厚重的音质,在祥云本土的箫、竹笛、唢呐(撒拉)、小闷笛、葫芦笙等众多乐器中,一直起着“领头羊”的作用。

过山号一般用在演出活动的开场和结束,也用在活动过程中重要节点、重要事项、重大变故时的提醒。

在彝族聚居的普淜镇,流传着一句话:“筒子不响不跺脚,大号不吹不出门。”彝族群众热爱歌舞尽人皆知,细心的人会发现,每一场大型的歌舞活动都是以过山号开场,活动结束时都要以过山号收尾。不仅是在歌舞中,在婚丧活动中也是一样。比如出门迎亲前要吹过山号,迎亲队伍回来进家门时要吹过山号,在客事中开饭前也要吹过山号等等。

过山号一般不会单独使用,一旦单独使用必定是有大事或者急事发生。在通讯不是那么发达的年代,每当听到过山号雄浑厚重的声音穿过密林回荡山谷,四山八寨的亲朋好友便会闻声而至,前来帮忙,或参加紧急救援。过山号还有震慑猛兽的作用,因吹奏起来声音空旷粗犷、震天动地,往往能使豺狼虎豹闻风丧胆。

随着历史的演变、社会的进步,过山号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曲调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广泛运用到婚丧嫁娶、节日喜庆等方面,饱含彝族丰富的文化内涵,多层面、多角度演绎着彝族群众的信仰、追求、愿望及精神寄托。

宁静的山间,过山号一响,或增喜气、或解忧愁,或鼓斗志、或念故人,或如泣如诉、或气势磅礴,在祥云民族器乐表演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祥云彝族聚居区众多的过山号队伍中,较为活跃的是普淜镇折苴么村的过山号团队。他们能够组织参加许多丰富的活动,每年的普淜镇天峰歌会、禾甸镇七宣村大营哑巴节、米甸镇尝新节等民族节日,以及附近村寨的婚丧嫁娶等活动,都少不了折苴么村的过山号开场。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祥云县能够演奏过山号的团队有4个,共有队员30多人,有大号多支、大筒15支。过山号已逐渐形成一种文化产业。为了把过山号传承下去,把民族文化发扬光大,祥云县采取“大手牵小手”的方式,坚持从娃娃抓起,到目前为止已组织培训50人左右。

作者:杨丽芳(单位系祥云县茶桑工作站)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茶花过山号吹响永不褪色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