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茶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从喜丛天降到喜枞天降,两泡同名同姓的老丛
TUhjnbcbe - 2025/7/26 18:32:00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前两天,喝了一泡今年的新老丛水仙。

那老丛带着极为明显的青梅的果酸味,喝完之后,博得了“青梅煮酒老丛”的名号。

无独有偶,今天去闺蜜店里喝茶。

前后不到三分钟,遇到两泡同名同姓的老丛,“喜枞天降”和“喜丛天降”。

一泡是闺蜜的朋友放在店里的,一泡是一个客人带来的。

两泡茶的主人没有直接碰面,否则,该当握个手,加个好友,庆祝这同名之喜。

先喝的是“喜枞天降”,后喝的是“喜丛天降”。

喝的时候,大家都挺欢乐,毕竟,在同时同地、喝了同名同姓的茶,这种概率,并不高,实在是缘分使然。

一位后面来的茶友听我们提起刚喝完的老丛,有些惊诧,拿过泡袋看了一眼,笑道,“真有这么巧,不过,cong字不一样,他这是老‘枞’的‘枞’呀!”

咦?他这个“枞”是老cong,你那个“丛”如果不是老丛,那又是什么?是草丛?

这下气氛更乐了,怎么写对的人反而把自己当成了错的?

李麻花拍拍人家的肩膀,笑曰:兄弟呀,你的“喜丛天降”才是老丛的“丛”,是正确的写法!自信些吧,别看着满大街的“枞”就自我怀疑,有时候,真理并不一定掌握在多数人手里!

对“丛”和“枞”还搞不明白的人,自己查字典去。

《2》

自从老丛水仙流行风大起,成语词辞就遭殃了。

在中华博大精深的成语里,只要当中有个字的读音是“cong”或“chong”,立马就会用红笔圈了出来,成为了自己家老丛水仙的茶名。

统计了一下最近看到的老丛水仙花名,真是花样百出,令人惊叹。

比如,“cong头再来”、“cong长计议”、“择善而cong”等等等等……

列位看官还可在日常喝茶中留意,相信还会发现更多的带cong字谐音梗的成语。

真真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人家用不上。

但是,当全武夷山的人都在找“cong”字成语的时候,问题就来了,成语词典里的成语数量是有限的,用来用去肯定会重复。

故而,我们会在同一个地方,同一个时间段,喝到两泡“喜cong天降”的老丛水仙。

其实,基于成语的有限性以及喜欢用成语起名的流行性,大胆预测一下,在茶圈里,名字叫“喜cong天降”的老丛水仙,应该不止这两款。

五六七八款,想来是有的。

一条藤上七个娃....啦啦啦.....

《3》

抛开那些花里胡哨的表象,回到这两泡老丛水仙本身。

彼时,我们扎扎实实地品了一番。

因火功的不同,这两款老丛水仙其实呈现出了迥异的风格。

先说说“喜丛天降”,字用对了,茶却有些不对。

一入口,杂味有点重,有陈味、酸味,略有微微霉味。

第二冲,出了些许果香,但是酸味更重了,茶汤都不敢在口里多停,这一啜,便是好几颗酸梅子在口里爆炸的感觉,赶紧囫囵吞枣咽下。

很明显,这是隔年的老丛水仙。

它的酸梅子味和前几天喝到的新茶老丛不一样,有浊感,像是把青梅放在一个不干净的带着酸菜菌的大缸里腌过一般(可以理解为咖啡界的酒桶发酵方式)。

这款老丛火功不算高,但是汤色却暗,显然在制作时发酵过重,存放过程自然陈化,加重了发酵,导致茶叶经受双重打击,愈发不好了。

另一款“喜枞天降”,火功轻些,保留了花香,虽也是隔年茶,并无明显杂味,鲜爽度颇高。

如果从一款水仙茶的角度来看,无功无过,平平无奇,但这是一款老丛,光有水仙的兰花香,却无显而易见的木质味丛香,这便令人要怀疑起它的树龄了....

最看不过去的是,这款老丛的泡袋上还写着“此茶获得xxx杯金奖”字样....

嗯,实在是,有点太过了。

《4》

喝完两款“喜cong天降”,我们只有惊,没有喜。

这几天,频繁接触到老丛水仙,且不说品质如何,至少可以证明,老丛水仙在市面上的出镜率不低。

继肉桂之后,老丛水仙之风渐起。

一种茶类或某个品种的风靡,先是基于炒作和跟风,接下来,市场就开始鱼目混珠、乱象丛生。

想起那些年,肉桂火了,什么茶都能冒充肉桂,再编造出各种名头按上去,便开始轰轰烈烈地上架销售了。

合理些的,叫“花香肉桂”、“果香肉桂”;离谱些的,叫“药香肉桂”、“丛香肉桂”;而叫“怪香肉桂”、“什锦肉桂”的,这简直在玩弄别人的智商么。

关键这些掌柜还有一套一套的说辞自圆其说——肉桂百变,一千个茶客能喝出一千种肉桂来,难道名字不能起花一点?

而现在,风起“老丛”,茶农、商人依葫芦画瓢,也开始琢磨老丛的名头了。

当然也有人借肉桂的方式来炒作老丛水仙,也同样起名:怪味老丛、无丛味老丛,堂而皇之印在泡袋上,招摇过市。

但老丛可发挥的空间太小,不像肉桂可以发散思维想象出那么多香型来,老丛用来用去,就只有木质味、粽叶味、青苔味几种,实在不够哗众取宠,吸引眼球。

SO,只能借“cong”字的谐音梗,拿老祖宗发明的成语来卖茶了。

《5》

然而,华的是表,实的是心。

包装炒作再强大,名字再牛掰,茶不好,也是白搭。

市面上牛栏坑肉桂真假纷纭仍然问津者众,无非是因为花几百块钱买斤牛肉,还可以拍着胸脯硬说这茶有“牛味”——反正真“牛味”也没几个人能喝得懂。

到了老丛,就没这么容易了。

丛味,虽说还有很多人喝不明白,但是它有就有,没有就没有,糊弄不了人。

任你把花香、果香夸张得再好,茶里没有丛味,其他的都是浮云——没有丛味还能叫老丛水仙?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喜丛天降到喜枞天降,两泡同名同姓的老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