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葫芦到竹编的茶壶
在广州茶博会的六堡茶展位上,我有幸目睹了几个古朴的葫芦内芯竹编茶水壶。这些茶水壶不仅是展会的亮点,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外地,这些葫芦内芯竹编茶水壶已成为梧州六堡茶的“形象大使”。它们所蕴含的历史故事与民间传说,让人难以抗拒。
前几天,我有幸在朋友处获得几个用竹编巧妙包裹的葫芦,不禁倍感欣喜。
这些葫芦内芯竹编水壶,以细竹蔑片或细竹蔑条编织出精美的网纹,内嵌天然葫芦,既可盛茶水又具观赏价值。壶身外的竹耳设计巧妙,略呈弧状,方便系绳带和提拎。而壶足则用篾条巧妙编成,形状略呈喇叭状,既稳固又美观。
这些竹编水壶虽非“铜丝器”之流,却巧妙融合了葫芦与竹编的精髓,借鉴陶瓷胆式瓶和竹编花篮的造型,既可悬挂、置放,又实用、可观赏,与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精髓相得益彰。
葫芦装茶的历史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葫芦就被广泛用作酒和茶的容器,象征着繁荣、吉祥和幸福。民间传说中,葫芦的“蔓”与万谐音,成熟的葫芦里众多葫芦籽象征着“子孙万代、繁茂吉祥”。此外,葫芦还谐音“护禄”“福禄”,寓意福禄双全,人们常常用红绳线串绑五个葫芦,称为“五福临门”。
在实际使用中,民间也发现用葫芦盛装的茶水特别美味。专家分析指出,这可能与紫砂壶所特有的双气孔结构原理相类似,使得经其盛放的茶水更加甘甜醇厚。这种发现不仅体现了民间智慧的无穷魅力,更进一步证明了葫芦在中国茶文化中的不可或缺的地位。
福建长汀的“铜丝器”竹编工艺,历史可追溯至清康熙、乾隆时期。这种工艺巧妙融合了木质、漆艺、竹编等多种技艺,展现出华丽的美感。尽管葫芦内芯竹编水壶并非“铜丝器”,但它同样融合了葫芦与竹编的精髓,通过借鉴陶瓷胆式瓶和竹编花篮的造型,既实用又具观赏性,与“铜丝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此外,这种葫芦竹编水壶在福建沿海的渔家文化中也有着深厚的根基。渔民们挑选特大的葫芦来盛装淡水,以满足出海需求。船行水上时,这些竹编水壶或挂于船舷之外,或置于船头之上,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如今,这些旧时的葫芦竹编水壶已经成为了欧洲濒海国家如荷兰等收藏家们的珍爱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