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春节期间,买了不少蛋糕,甜点。
因为喜欢甜食,所以路过糕点的店铺,总忍不住走进去看看,出来后就拎着好几个袋子。
这些糕点太精致了,看起来十分可人,一不小心就买多了。
应该,或许,吃得完吧。
但是,结果却告诉我,还是太高看自己的肠胃了。
来家里做客的小侄儿,小侄女吃了几块后,仍旧剩下些。
最后,那些点心放了好几天,全部都过了保质期。
市面上,绝大多数食品都有保质期,茶叶作为其中一类,自然也不例外。
茶叶,也是有保质期的。
这让人不禁联想到,茶叶过了保质期后,还可以继续喝吗?
相信不少茶友,对于这个问题都倍感好奇。
那么,今天便来聊一聊茶叶的保质期。
《2》
保质期是什么?
按照某词条上的解释:
产品的保质期,指的是产品的最佳食用期。
产品的保质期是由生产者提供,标注在产品的包装上。保质期可以看成是商家的承诺,在保质期内,产品的生产者要对产品的质量负责。
任何食物,都有保质期。
比如说,面包蛋糕的保质期是三四天,而饼干饮料的保质期则更长,能放几个月或者一年左右。
市面上流通的食物,基本上都有着保质期,茶叶也不例外。
按照词条给出的解释,关于茶叶的保质期,可以理解为最佳适饮期。
说的也就是在最佳适饮期内,茶叶的风味最佳。
但是,保质期并不是识别食品是否变质的唯一标准,食物是否变质,还与存放方式、存放环境有关。
比方说,一款饼干的保质期是一年,但如果饼干的包装出现了破损,存放的环境内湿度极高,内部的饼干直接与空气接触,不需要一年,只需要几天,这盒饼干就已经变质了。
所以,根据保质期来判断食品的品质,不太合理。
再说到茶叶,要是它过了包装上的保质期,也就是过了最佳适饮期,还可以喝吗?
这就要根据不同的茶类来做决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
六大茶类,保质期有什么不同?
六大茶类,根据加工不同,标准不同,保质期也存在很大的区别。
不同的茶企,在给茶叶标注保质期的时候,都是根据自家的情况定夺。
比如说,绿茶。
在六大茶类中,绿茶的保质期偏短些。
选购一款绿茶回来,通过观察包装,可以发现有些绿茶的保质期是12个月,有些绿茶的保质期是18个月。
就目前收集的信息来看,市面上大多数绿茶的保质期是12-18个月左右。
*茶与绿茶的工艺相当,多了一道闷*的工艺,它的保质期与绿茶差不多,比较短。
而红茶的保质期也不会太长,为确保风味,在一年内喝完是极好的。
至于乌龙茶中的武夷岩茶,根据不同的火功,保质期也不同,常见的中火、中足足的最佳适饮期,在一年以内。
白茶和黑茶,细细说起来,其实没有保质期这一说。
白茶和黑茶作为可以长期存放的茶叶,常见包装上基本上都写着,适当条件下,可以长期存放几个字眼。
但是,在谈到保质期时,少不了提到存茶包装以及环境。
无论哪类茶,要是包装不合适,存茶环境不当,在不可抗力的因素面前,茶叶的保质期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毕竟,脱离储存条件讲保质期,完全是在耍流氓。
举个例子,某酸奶的包装上写着:存放在**摄氏度下,可以储存3天。
要是忽视前提条件,将这杯酸奶放置在常温的情况下,可以存放三天吗?基本上不可能,第一天可能就变质了。
存茶也是一样,要是将喜干的红茶、岩茶等存放在潮湿的环境内,即使它的包装上写着保质期2年,这款茶十天半个月也就变质了。
已经变质了的茶,不管它在不在保质期内,都不建议大家继续喝。
《4》
过了保质期的茶,就一定变质了吗?
不一定。
实际上,过了保质期与变质,不能混为一谈。
前文说到,保质期指的是一款茶的最佳适饮期。
最佳适饮期,指的就是在这段时间内,茶的风味最佳。
过了保质期的茶,风味会开始走下坡路,开始慢慢变差,并非不能喝,只是不好喝(没有变质的情况下)。
当然了,这样的说法是基于仓储得当的情况下,要是因为仓储不当,而导致茶叶的品质出现问题,这样的茶,就不建议继续饮用。
前段时间,去一位朋友家喝茶。
喝的是一泡慧苑坑肉桂,据他说已经放了两年了,包装上写着保质期是18个月,仔细一算,这款肉桂已经超过了它的保质期。
喝上一口,能明显感觉到香气和滋味受到了极大的损耗,但好在储存得当,尚未出现杂味异味,汤水变得有些浅薄寡淡。
茶倒是没有变质,只是风味不好,原本活甘清香的特征,不够显著。
可惜了一款慧苑坑肉桂。
故而,平时一直在建议大家喝茶时,在最佳适饮期内将它喝完才好,在这个*金时间内,它的香气和滋味处于全盛时期,状态最好。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5》
如何判断茶叶是否变质了?
任何茶叶,都是喜欢干燥的。
要是在平时存茶的时候,不注意存茶包装以及存茶环境的话,茶叶变质是迟早的事情。
打个比方,要是一款白茶储存不当,出现了酸味、巧克力味的话,就证明它变质了。
白茶的工艺比较简单,是以萎凋和烘干为主,它带有的香气也是植物本身自带的气息。
是毫香、花香、粽叶香、竹叶香等等,并不会出现酸味、巧克力味。
一旦出现那些不好闻的味道时,就证明着茶叶已经变质。
对于带有异味杂味的白茶,不建议大家继续饮用,唯恐对大家身体造成损耗。
除了白茶,绿茶、岩茶、红茶、*茶、黑茶都是一样的,可以根据香气是否纯正来判断茶叶的品质。
要是香气中,带有杂味异味的话,那么这款茶在存放的过程中,已然变质。
面对变质了的茶,只需要舍弃它就好,切莫因为节俭而不舍得,完全没有必要。
另外,要是茶叶的外观出现了很大的改变,也证明着茶叶的品质出了问题。
比方说,要是一款原本是白绿二色的白茶,因为储存不当,过度氧化,颜色变成了灰绿色,灰褐色,芽头变红等,这样的白茶已经变质,不建议继续饮用。
如果一款原本干燥干脆的茶,变得绵软,黏腻的话,就证明着这款茶受潮严重,已经变质。
总而言之,诸位茶友根据茶的香气,茶的外观以及手感来判断茶叶是否变质,经过一系列的判断,最后再决定是否饮用。
《6》
保质期,并不是判断茶叶品质的唯一指标。
只是根据茶叶包装上的保质期,来判断这款茶是否可以喝,这很容易出错。
毕竟,来自不同茶厂的茶,保质期是由厂家自己决定,标准不一。
不同的工艺,不同的仓储,保质期也就会不同。
保质期,可以给大家提个醒。
告诉大家,这款茶从生产完成到某个时间内,这段时间内,将其饮用完最好。
在最佳适饮期内,将其喝完,是不浪费好茶的表现。
按照要求存茶,在保质期内将茶喝完,是最好的选择。
这样一来,也就不必考虑,过了保质期的茶还可不可以喝这个问题了。
?end?
小陈茶事旗下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