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龙窑
泥龙横卧碧山中,烧制陶瓷送困穷。
莫恨柴烟污大气,悠悠岁月已随风。
”武夷山市是我国古代重要的陶瓷产地。早在距今三、四千年的夏商时期,就在葫芦山一带设立窑场、发明了早期龙窑;距今两千多年的西周早期,在竹林坑使用龙窑生产出精美的原始瓷器,成为中国瓷器的起源地之一;唐宋之后,窑场林立,遇林亭生产的黑釉金彩瓷器,成为茶具珍品,畅销海内外。
宋黑釉描金寿山福海瓷盏
遇林亭窑址年调查发现;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成为武夷山“双世遗”重要组成部分;年被列为国家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发掘资料表明,遇林亭窑的瓷器产品以“茶盏”类茶具为大宗,最为重要的是发现了一批“描金、银彩”的黑釉瓷碗,在福建同类窑址中属首次发现,其彩描内容有山水、花鸟以及“寿山福海”“武夷山图”等。这些描金、银彩的黑釉碗,在国内创世品种中极为罕见,而在日本等国外却见有收藏,过去多不明产地。因此,本次发掘资料不仅揭开了遇林亭窑址的面纱,同时为福建“黑建”窑系的深入研究增添了崭新的内容。
宋黑釉描金茶盏
遇林亭窑址作为古代以烧造茶具为主的窑场,与武夷山悠久的植茶历史紧密相连,相得益彰,构成了武夷山茶文化的重要内涵,其精美的茶具和丰厚的茶文化在宋代就已远播台湾和东南亚,开始用于外销、走向世界。
宋黑釉描金茶盏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