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韵
LastingappealoftheSongDynasty
青白瓷,宋代景德镇创烧瓷器珍品。公元年,以贡瓷身份入东京“瓷器库”。公元年,宋真宗甚爱,赐年号“景德”立镇。冯先铭主编《中国陶瓷》曾赞:景德镇青白瓷,居宋代六大瓷系首位。
宋徽宗赵佶《文会图》
《文会图》充分表现徽宗院画精致明净的风格。宋徽宗与宠臣蔡京也在画上留下题跋,以此作为帝王统治下人才云集的象征图像。环桌而坐的文士,正进行着茶会。僮仆使用及准备中的茶具,在存世北宋茶器中有相应的例子,画家所绘确有根据。
鉴赏
Appreciate
青白瓷阳刻弦纹敞口花觚
UndercutBluish-whiteHuaHuWarewithopenmouthandDecorativeStripes
规格:上10.5cm下4.5cm高17cm
觚,是中国古代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也用作礼器。圈足,敞口,长身,口部和底部都呈现为喇叭状。盛行于商代和西周。而花觚是仿青铜器造型的一种陈设用瓷。“王氏影清”创作的影青阳刻弦纹敞口花觚乃是摹造雅致宋韵器物的经典之作。器物小足大敞口,觚腹如鸭蛋状精巧细腻。腹中上部及中下部均装饰三圈阳刻弦纹,如腹带般束约于器物,与上下之清雅舒朗形成了松紧有序,阴阳调和的表现作用。整体造型仿先秦三代青铜,风格朴实自然,线条流畅有力,是一件精美的陈设用瓷。
青白瓷斗器
Bluish-whitePorcelainCupforTeaCompetition
斗器是茗战内容之一,斗茶又叫“斗茗、茗战”,是古时文人墨客的一种雅玩品茗方式,两宋时期尤为繁盛,宋代景德镇青白釉托盏便是当时流行海内的斗茗良器之一。此套托盏一组五件,分别有:梅花形茶托盏,福桶形茶托盏,斗笠形茶托盏,荷花形纹托茶盏以及圆桶形茶托盏,不仅兼具湖田古窑斗茶妙器之优,更蕴含了宋人独特的雅文美学。
青白瓷暗刻牡丹纹鼓腹茶叶罐
BluishWhiteTeaCaddywithIntaglioedPeonyPattern
规格:上7.5cm下7.3cm高12cm
该件茶罐造型为鼓腹型,该器型历史久远,最早出现于原始陶器之中,大口,平盖,足略小,器身由肩部至足部弧度渐渐缩小。所刻主题纹饰为牡丹纹,配合青白釉色若影若现,意趣盎然。
青白瓷温酒葫芦壶
Calabash-shapedBluish-whitePorcelainFlagon
规格:上17.5cm下8.5cm高23.5cm
融汇外范成型、轮制、捏塑、贴塑、刻花、划花等多种制瓷技艺。器物一套三件:一为带钮壶盖,壶身似葫芦状,底足半挂釉,秀气典雅。
青白瓷刻半刀泥暖香盂
Bluish-whitewarmingcalyx
规格:上7.2cm下3.7cm高6cm
盂是源自先秦时代的古老器物,唐宋以来有了较大发展,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特色,景德镇宋代青白釉盂简洁明快,刻绘的娃娃及花卉动物精巧雅致,胎体常常薄如蛋壳,也常被称为“蛋壳杯”。
青白瓷三足镂雕笏板炉
Three-footBluish-whiteporcelainHubanIncenseBurner
规格:上3.7cm下4.5cm高6cm
炉,是古代焚香烧炭之器,有薰炉、香炉、手脚炉之分。多用做生活燃香用具或佛前供器,造型多样。宋代是文人文化与佛道文化大繁荣的鼎盛时期,炉的材质、造型更是花样繁多。三足炉是这一时期瓷炉的经典代表之作,而镂雕薰炉更是独树一帜,备受文人推崇。笏板炉因其双耳形似官员上朝所用笏板而得名,流行于元明清时期,常常为大件香炉器。“王氏影清”创作的“青白釉三足镂雕笏板炉”,仿学古法囊括诸器之长,将三足炉、笏板炉、镂雕炉等造型融为一体,小巧雅致可托于掌心。配合温润素雅又不失韵味的青白釉色以及含蓄清秀的刻工,让这小小的香炉显气度不凡,其囊括了万法归一与参禅悟道的禅宗思想。
青白瓷金蟾水滴
GoldenFrog-shapedBluish-whiteVessel
规格:上9.5cm下5.2cm高9cm
金蟾是中国古典神话中的瑞兽,有富贵吉祥之意,而水滴则是古代文房研墨添水的重要器物,此款金蟾水滴是宋代景德镇窑经典之作,著名的四川遂宁窖藏中就有出土,此件仿古器物浑然天成,是难得佳品。
30年潜心研究青白瓷技法
68年雕刻技艺非遗传承人
1:1还原宋元青白瓷原料配方
景德镇青白瓷非遗传承人王尚宾
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bearerofJingDezhenBluishWhitePorcelain,
WangShangbin
日用瓷器
收藏瓷
宋代生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