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茶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景迈山音乐之旅热爱生活,从热爱艺
TUhjnbcbe - 2021/4/27 16:15:00

什么是艺术?是画家梵高的《星空》?是钢琴诗人肖邦的《夜曲》?还是百老汇里上演的一场场经典的歌舞剧?这些代表着“艺术”的作品看似离现实生活遥不可及。其实不然,艺术无所不在。

当你静下心来,看看挂在你窗外含着苞的藤蔓,用手看看那些可爱的小玩具,再观摩下自己的手工彩绘画,那会发现生活之中无所不在的艺术。艺术中到处都体现着生活,自然。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来源于自然。艺术是千姿百态的,自然是丰富多彩的。世界很大,需要我们去用脚步丈量,在充满艺术氛围的旅途中享受我们的假期!

前往神仙居住的地方

探寻原生态音乐之声

推荐阅读:跟着青春励志片《一点就到家》种草普洱景迈山,寻找远山森林的味道,过云上的日子!

景迈山自然音乐艺术探索营

探索?发现?感知?陪伴?成长

SUMMER

中国西南边陲一个名叫老达保的拉祜族村寨

全寨有户人,全部是拉祜族

自然风光秀丽,生态良好

寨内拉祜族传统杆栏式建筑保存完好

这里是拉祜族歌舞保留最多的地方

是拉祜族传统文化保存最完好的地方

这里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牡帕密帕》的保护传承基地

是《快乐拉祜》唱响的地方

这个假期

告别生活的城市

走进老达保村寨探秘民族音乐魅力

与西双版纳雨林自然世界发生一段难忘的故事

音乐艺术之旅

课程设计目的

有趣有爱有益

弘扬民族之音,学习民族文化,成为一个文化的播种者,为孩子们播散一颗民族文化、艺术、精神的种子。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最多的省份之一,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千百年来,少数民族群众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的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而生活在大都市的孩子们与这些少数民族文化却隔绝了一个又一个时代。孩子们除了在学校教育学习一部分外,没有真正融入到少数民族生活中去感受他们独具特色的文化魅力,前往云南少数民族村寨将为孩子们学习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触摸着“活”的文化之源,拉近孩子与民族文化之间的距离。

课程设计特色

游与学结合,游有所学,学有所获!

1

音乐文化艺术:前往乡村音乐小镇感受拉祜族原生态歌舞艺术和对音乐的热爱,自创的《快乐拉祜》、《实在舍不得》等代表性作品走进央视《魅力12》、《星光大道》等栏目录制,体验国际范的乡村音乐魅力。走进雨林傣乡体验傣族非遗项目感受傣族民族文化和人文历史。

2

原生态美景:原生态拉祜族村寨,石径曲折,茶林遍山,处处洋溢着素洁淳朴的气息。观景迈山最美云海日出,仿佛神仙居住的地方。穿越原始热带雨林登山观瀑,感受雨林梦幻世界。

3

雨林自然游戏:攀爬千年大榕树感受向上的自然力量,田园野趣捕鱼享受童年乐趣,学习雨林生存技巧,学习自然智慧。

4

探秘植物王国: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集中了38个植物类群专区,收集了多种活体植物,是世界级保护生物学的科学殿堂。

5

独家自然营地:独家研学营地:避开人员嘈杂的传统旅游景区,开展“营地+教育”的新型研学模式,在独立的空间里开展学习。

6

配备研学任务:配备专业的研学导师、户外领队和后勤保障物资给你提供良好的研学环境,在研学旅行中分配任务,做到有记录、沟通、分享和团队精神。

研学小问答

1、拉祜族少数民族常用的乐器有哪些?

2、拉祜族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3、拉祜族的村寨建筑结构样式是怎样的?

4、傣族人家的称呼有哪几种?

5、在西双版纳能遇到跳舞草么,它真的会随音乐翩翩起舞么?

6、我们在原始热带雨林里如何野外生存?

7、中科院植物园为什么被誉为植物王国?

8、大象生活的家园是什么样的?

带着这些小疑问

我们一起一探究竟吧

课程亮点

音乐小镇聆听最美歌声

拉祜族—葫芦里走出来的民族

研学任务:学吹芦笙、学打陀螺、参加拉祜族“快乐拉祜”歌舞表演互动。

老达保寨是个典型的拉祜族村寨,全寨有户人,全部是拉祜族,这里自然风光秀丽,生态良好,寨内拉祜族传统杆栏式建筑保存完好,具有浓郁的拉祜族特色,拉祜文化底蕴深厚,是拉祜族歌舞保留最多的地方,是拉祜族传统文化保存最完好的地方。

老达保村民小组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牡帕密帕》的保护传承基地之一,是《快乐拉祜》唱响的地方。少数民族“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的特性在老达保这个纯拉祜族村寨得到了充分展示。寨子里无论男女老少都能歌善舞,他们擅长芦笙舞、摆舞、无伴奏合声演唱,但最为突出的是吉他弹唱,80%村民都会弹奏吉他,最老的有七十老旬,最小的还是求学幼子。

老达保,除了织布、农具制作、陀螺,是拉祜族文化传承,竹编也是其中之一,当然还有代表拉祜族的芦笙。

拉祜族歌曲创作者

李娜倮

拉祜族文化主要传承人

李娜倮生活在普洱市澜沧县酒井乡老达保村,它是个典型的拉祜族村寨,全寨户人都是拉祜族。他们擅长芦笙舞、摆舞、无伴奏合声演唱,最为突出的是吉他弹唱。

从小生活在音乐之乡的李娜倮凭着对音乐的热爱,以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创作出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其中《快乐拉祜》、《实在舍不得》、《真心爱你》、《新年快乐》等歌曲已拍成MTV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以一首《快乐拉祜》唱响祖国大江南北,成为宣传澜沧,宏扬拉祜文化的靓丽名片。

年,李娜倮应邀参加了云南省春节联欢晚会;4月又在昆明国际旅游节开幕式中表演文艺节目;6月赴广西参加广西电视台“飞得更高”文艺晚会;年1月到中央电视台《倾国倾城》栏目录制节目。随着“一把吉他走四方,快乐拉祜美名扬”,李娜倮获誉无数,并光荣地成为云南省47名出席*的十八大代表的一员。她还对酒井乡4个文艺表演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歌舞的培训,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让老达保寨成为澜沧县独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民族文化传承点之一。

古树茶园徒步寻宝

原生态古茶林,最美云海日出

研学任务:茶园寻宝、茶山绘画、茶山徒步、茶饼制作。

景迈山因茶闻名,山上的生活也和茶息息相关:山上有着成片的古树茶园,古寨的房前屋后也随处可见一株株老茶树,当地古寨里的人们喝茶水、饮茶酒、吃茶餐,在山间劳作采茶时也哼唱着欢乐的茶歌。在景迈山人心目中,有了茶,生活便有了滋味。

上万亩的连片古茶园,如仙境般的云海,保护完好的傣族、布朗族村寨…

采茶制茶体验

探访植物王国

植物园自然教育

研学任务:观察、记录、植物园寻宝,标本制作。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作为国家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基地,是我国面积最大、户外栽培保存植物最丰富的植物园,成为抢救和保存热带珍稀濒危植物的“诺亚方舟”。多种热带植物遍布在百花园、榕树园、民族植物园、榕树园、奇花异卉园、名人名树园、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区等40个专类园区,构成了一幅幅绚丽的立体画面:独树成林,花中之王,绞杀现象等珍惜濒危的植物数不胜数,都是大自然赐予的礼物。

奇花异卉园生长着多种奇花异草,闻乐起舞的跳舞草,世界最大的花巨花马兜铃,能够化酸为甜的神秘果,轻轻一碰就羞赧垂首的含羞草,木材最轻的轻木,国家保护植物火树麻……太多的奇观异景,让我们无法停下脚步,只想继续前行,去发现更多的惊喜。

除了植物园寻宝任务,我们还学习植物标本制作。

探秘雨林自然世界

独家自然营地

研学任务:登山观瀑,田园捕鱼,学习雨林生存技巧,雨林大餐制作,学习搭建帐篷,挑战大榕树。

西双版纳原始热带雨林是地球北纬21度唯一的绿洲,也是中国唯一被世界公认的热带雨林区,在热带雨林里,孩子们接受的不仅是户外生存技能的学习,也是一次自信与勇气的挑战。深入雨林,一步观一叶,十步观一花,百步观一虫,千步观雨林千变万化,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重要的能源。学习钻木取火,发掘人类生存的本能智慧。学习攀树不仅可以锻炼力量和身体协调性,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更加亲近自然。

挑战大榕树

登山观瀑

捕鱼体验

学习搭建帐篷

做客雨林傣乡

原始傣乡村寨

研学任务:观察、记录、村寨寻宝,学习非遗文化,学跳傣家舞蹈,篝火晚会才艺展示

曼掌村是一个有着多年历史的傣族特色村寨,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保存较好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年,曼掌村被省文化厅确定为全省首个“文化农庄”项目试点村。曼掌文化农庄建设以傣族传统文化传承为核心,通过保护村内傣族传统民居,挖掘、提升具有傣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和特色资源,努力将其建设成为“傣族传统文化博览园”“生态文化产业园”“文化旅游示范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目前,曼掌文化农庄共有1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入驻、户村民挂牌。

傣寨寻宝

屋檐下的石斛,路边的鸡冠花,村里的菩提树,圈舍里骄傲的斗鸡,穿梭于寨子里的傣家姑娘,古寨、古井、古树是这里的别致一景;象脚鼓、织锦、制陶、贝叶经、“章哈”、孔雀舞是傣族独有的民族文化……坐客傣乡,去发现我们从未了解的傣族人民的真实生活,跟随非遗老师学习并体验傣家传统手工艺项目,学跳一支傣族舞蹈,感受不一样的傣家风情。

学跳傣家舞蹈

学习非遗传统文化

篝火晚会才艺展示

探访大象家园

大象保护天使

研学任务:观看大象表演活动,听闻人象冲突故事,野象寻踪,亚洲象博物馆了解大象生存现状,大象知识科普,分享保护大象计划。

野象谷雨林游学户外基地位于距景洪市40KM处的野象谷隧道口处,距勐养镇15KM,在国道关坪六队旁。这里在思小高速修建之前就是西双版纳亚洲象最集中生存的地域之一,距野象谷景区非常近,在西双版纳勐养国家级保护区的边边缘,是亚洲象进入野象谷景区的重要通道之一。此处地名过去叫“象塘”,就是大象戏水、喝水、休息和玩耍的地方。基地背后的雨林之中,亚洲野象群时常出没和光顾,是观察亚洲野象最好的地方之一。

野象谷内森林茂密,这里是亚洲野象频繁光顾的地方,大量野牛、绿孔雀、黑熊等两栖类动物也在此栖息。景区南门附近每天都有固定的大象表演,憨态可掬的大象会跳舞、过独木桥、甚至会用鼻子踢球,非常精彩。内部还有亚洲象博物馆,可以看大象骨骼标本,了解关于大象的知识,附近有百鸟园、蝴蝶园可以一并游览。景区内现有游览步行道、专供游人观看野象活动的的高架走廊、大树旅馆等。

舌尖上的味蕾

特色美食佳肴

美食推荐:包烧鱼,香茅草烤鱼,烤肉,丛林大餐,撒撇、毫糯嗦、竹筒饭、菠萝饭、炸牛皮....

西双版纳的民族风味美食独具特色,其美食基本的烹饪方法是烤、炸、蒸、剁、腌,很少有炒菜;其味道特点以香、辣、苦、酸、生为主。品尝当地独具特色的美食,让孩子大饱口福,适应不同味蕾,发现美食之源,感受地域特色与风情。

傣族特色美食和夜市风情

哈尼族风味餐

雨林大餐

为了深度体验少数民族风情和雨林风光,我们安排了不一样的帐篷露营、市区四星级酒店和特色客栈为旅途增添温馨和舒适。

星级酒店享受

星空露营

研学课程

路线安排

第一天

活动主题:初识西双版纳

接机,欢迎晚宴,团队破冰,自我介绍。游览告庄西双景夜市,感受东南亚风情和傣族风情。

景洪

第二天

活动主题:走进神奇美丽的植物王国

上午:植物园自然教育,记录自然笔记。

中午:植物园用餐。

下午:植物园定向寻宝,植物标本制作,雨林绘画体验。

晚上:完成当天的自然笔记。

植物园

第三天

活动主题:老达保村音乐小镇聆听最美歌声

上午:从景洪出发,途经南糯古茶山,在南糯山用午餐,参观游览哈尼族文化园,了解哈尼族人文风情。随后前往老达保村音乐小镇寻觅最美歌声。

下午:参观老达保音乐小镇的村容村貌和民居特色,研学任务:参观芦笙坊,学习吹芦笙并讨论它有何作用及意义。参观陀螺工艺坊,学习打陀螺的技巧并邀约当地小朋友或老乡自由组队PK,了解陀螺是如何制作的。

晚上:参加拉祜族“快乐拉祜”的篝火歌舞表演,与拉祜族小朋友进行联欢互动,感受原生态音乐之声的魅力。

老达保音乐小镇

第四天

活动主题:徒步景迈古茶山采茶制茶记

上午:徒步穿越大平掌核心茶园,研学任务:茶园寻宝,分组寻找螃蟹脚观察并收集作记录,不可随意采摘和寻找年代久远的古茶树,并合影拍照,讨论螃蟹脚有何作用和古茶树的种植历史。描绘一幅心中最美的景迈茶山手绘图(以里面的一处景物为背景参照)。

中午:午餐

下午:徒步穿越3公里左右的古茶山小道,研学任务:寻找布朗公主坟,茶王树,祭茶台并根据当地的历史传说演绎茶祖帕哎冷与茶的故事情景剧,体会布朗族与普洱茶深渊的历史关系;了解普洱茶制作的整个流程,亲自制作一饼属于自己的普洱茶饼留作纪念。

晚上:品茶分享会。

景迈茶山

第五天

活动主题:观景迈云海日出探雨林梦幻世界

上午:观景迈茶山云海日出,呼吸清晨新鲜空气,养养肺。随后乘车前往勐遮自然营地,穿越热带雨林,登山观瀑,清澈的溪流顺着崖壁缓缓流下,在阳光下宛如梦境。

中午:午餐

下午:在田园风光里捕鱼、寻找螃蟹享受着下午时光。学习雨林生存技巧:钻木取火,制作简易担架,制作雨林大餐,学习搭建帐篷。

晚上:星空露营。

雨林自然营地

第六天

活动主题:雨林自然挑战初识雨林傣乡

上午:各自分工收拾露营帐篷,收拾完毕进行雨林挑战任务:攀爬大榕树,感受向上的自然力量。

中午:午餐

下午:前往雨林傣乡,古法造纸,傣文学习,学习傣家舞蹈进行晚上篝火晚会才艺PK,学做菠萝饭特色美食。

晚上:参加篝火晚会,各自可展示才艺表演。

雨林傣乡

第七天

活动主题:雨林文化体验——探寻大象家园

上午:傣伞绘画体验,泼水狂欢体验。

下午:探访大象家园,参观大象博物馆了解大象生存现状,分享大象保护计划,喂食大象,与大象亲密互动。

晚上:市区自由活动。

野象谷

第八天:活动主题:回顾分享——结营返程

上午:回顾分享,结营仪式完毕后送机结束愉快之旅。

备注:以上研学行程研学导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研学链接

1、小学课本《自然与科学》神秘的热带雨林世界,傣族干栏式建筑;

2、小学语文课本《中国的少数民族》傣族,《美丽的西双版纳》;

3、小学语文课本《与象共舞》亚洲象;

4、湖南卫视亲子类节目《爸爸去哪儿》第三季。

5、联合湖南卫视金鹰卡通频道制作的《童趣大冒险-探秘雨林*蛙》。

活动报名

活动形式:独立营/亲子营

活动日期:寒假营

活动人数:10人起

课程米线

1
查看完整版本: 景迈山音乐之旅热爱生活,从热爱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