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茶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亚和说茶九十九期茶产业与文化创意
TUhjnbcbe - 2021/6/17 13:40:00

年8月31日,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第四次会员双月活动在昆明关上会展中心举办。本次活动第一次与宝岛台湾联合举办,以两岸“茶·壶”为主题,徐亚和老师做题为“茶产业与文化创意”演讲。

文字版:

茶产业与文化创意

茶友朋友们,感谢大家的到来,感谢大家的陪伴。今天和大家交流汇报的这个话题对我来说有点儿沉重,因为我是搞技术出身的,今天我们要交流的是文化、是文创。

协会让我来给大家做一次交流分享,是基于我还有另外一个短暂的体验。大概在年的时候,我和我们协会的另外一位常务副会长(李文华先生),我俩到了建水(县),搞过接近半年的紫陶的工艺研究,当时我们的合作对象是徐荣红和向建新。传统的紫砂工艺是通过窑变形成的,我们觉得窑变的原理是一氧化碳的大量堆积。于是我们就做了一个试验:用了一个集装箱的一吨箱,用液化灶作为热源,最后把烟囱给堵上,烟囱一堵,一氧化碳就大量堆积了,这个试验没想到就成了。因为有了这一段体验,所以在年我们云南民族茶文化研究会成立紫陶专委会的时候,我任了紫陶专委会的专家顾问。因为有了这个经历,所以协会让我来给大家分享这个话题。

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是“文创”,就是“文化和创意”。我理解“创意”就是点子、就是想法、就是故事。只不过这个“点子”、“想法”和“创意”、“故事”跟文化连在一起,也就是说是有点儿文化的“想法”、“点子”或者是“创意”。这个名字听着很高大上(“创意产业”听着很高大上),其实我们消化消化,它不陌生,也不是那么深奥,就是点子!

怎么让点子带一点文化气息?

好的点子人人都有,古今就有。我认为“壶”就是创意产品,因为“壶”不是物质的客观存在。“壶”是我们的先人、我们前辈的茶人创造出来的一种“物”的存在。它不是物质的本来的存在,是点子以后产生出来的“物化”的存在,所以“壶”本来就是创意产物。这样一想,这种“点子”、这种“创造”,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做到,我们茶行业也是如此。

大家知道英国人把“创意产业”怎么定义的吗?

它的定义是:“以个人的创造性,以个人的能力和天赋,通过知识产权的实现,从而实现财富和可就业的产业”。这个行为,叫做“创意”。就是说,以个人的能力、天赋或者技能形成的知识产权,这个知识产权要能够带来财富和就业(即产业化),就是把点子产业化。

我认为,“创意”它的思维的方式在我们茶行业来说,它应该“是一个创造价值的逻辑思维方式”。就是说,它是追着“价值创造”去的。如果你的点子、你的想法、你的故事没有创造价值的属性的话,那么这个点子是没有价值的。所以它的思维的逻辑,应该是以围绕“创造价值”这个取向而去。它的方式是“以美的、艺术的手段去实现”的。所以美国人把创意行业定义为“以艺术为中心的创意行业”或者是“以创意主的产业”。我们国家把创意行业主要定义在了影视行业、音响行业、艺术行业、雕塑行业、服装行业等等。这些行业,大家想一想,它的前提无一不是因为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小组织、小社团的点子走在先,是建立在“点子”的基础上的。

如果我们围绕着这个来破题,如果我们围绕着这个(思路)来理解今天我们交流的话题,其实我觉得我们茶产业和茶文化创意行业本来就没有分过家。比如我们把茶叶从一个树叶变成了一个饼,把叶子变成饼,就是一个点子;把它变成一个砖,就是一个点子;变成葫芦茶,变成竹筒茶,都是点子。

我们现在要想的是:既然创意行业讲得是点子行业,那么点子的关键是什么呢?是文化!它的方式是什么?它的方式是“以美和艺术的手段来实现”的。

怎么美?怎么把我们的茶行业变得美?

我们如果展开来想,在“源头”,我们搞新农村建设、搞三产融合,我们怎么样让我们的茶园变得美丽起来么?它的方式是应该以美的、艺术的手段去实现。杭州G20峰会上,杭州人给了一个很好的答案:他们在茶园里面,除了(突出)天然的自然生态、自然环境以外,加入了一个元素,那个元素就是“茶园的景观艺术”,把雕塑艺术植入到茶园里面去。比如建个小亭子做景观,把采茶的、马帮的雕塑等等,植入到茶园里边去,从而形成一个个故事……我说了,创意可以是点子,也可以是故事,也可以是想法。我们特色茶区的打造,如果围绕着这个方面来想问题,我觉得打造出一个一个具有云南民族特色的特色茶区并不难,因为我们每个民族有自己的故事。基诺族是最有条件的,拉祜族有自己的茶祖……我们的故事很多。如果我们把这些分散的要素、要件组装起来,武装到我们的行业中去,我觉得一产业打造特色茶区不难。

我们的企业呢?我们的企业如何从事创意行业?我觉得就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想:

首先,企业文化的打造,沿着什么样的一个思路去?这个“思路”就是“创意”。朋友们知道,我们现在有很多趋同的东西,产能也过剩,许多企业和企业的表征系统相同。茶厂盖得相似,做出的产品相似,(相互之间的)表征系统很相近很相近,差异化做不出来。我们一定要在这个方向要去突破。

刚才林教授说到了(企业如何创意),我的想法和林教授的非常相似。我认为茶叶作为一种商品,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可以把它理解为是“功能价值”;一个方面是它的“观念价值”。

功能价值就是消费者愿意为了满足他的消费而去支付的、购买物理属性的那部分价值。记住,是“购买物理属性的那部分支出的价值”,是功能价值。也就是说等级、形状、重量、茶类、味道……这些物理属性是它的功能价值。在我们云南,如果在同一个茶区生产茶叶,这种功能价值是非常趋同的。它无非就是等级悬殊一点嘛。也就是说,我们在核心竞争的最重要的功能价值当中,一户人家和一户人家是不容易实现功能的差异化的。仅仅是在等级上、用料上、季节上等等这些方面上拉开一点点稍微的区别,而且有难度。谁敢说唐朝的茶做的比现在的差?谁又敢说一千年以后的茶会比现在好得多?我自己的感受是:茶的植物性的、功能性的开发利用是有极限的!就如“班章”,再过一千年的班章的味道,是不是比今天的好?它不一定根据历史的进度它就会好起来,不见得。所以它的功能性的进步,功能性的突破是有限的。

茶的另外一个价值就是它的“观念价值”。什么是“观念价值”?“观念价值”就是我们和消费者之间取得某种“美”的倾向、精神的共同认知,或者文化属性、文化崇尚的相同性的认知,这是观念价值。在这一部分上,可以诞生出千姿百态的企业,这就是我们要去差异化的地方。这种精神上的差异化,精神上的寻找认知、认同的这个工作,就是我们的创意!这个天地就很大了!

我的意思是想说:我们的企业,我们的二产业,是可以在确保功能价值的实现的基础上,把观念价值这一部分做透、做强、做出自己的特色,是完全可以差异化的!干嘛要去抄袭别人呢?

刚才林老师说“创意不是凭空想象”,我认为创意也可以凭空想象。金庸先生写的《天龙八部》,开头就是“本故事纯属虚构”,但他也形成了产业。我们的电视手机,没有一个是先天的存在物,没有一个是大自然原来固有的物质。都是通过“创意”的点子以后形成的物的存在。因此我觉得,茶的功能性价值的开发,老天帮忙,天时地利我们都占了。我们可以在“创意”这一块儿上,做得更好。茶的形状也好、茶类结构也好、包装设计也好,包含你讲云南故事也好,都是我们的空间。这是我理解的茶的“创意行业”在我们茶行业当中的利用。

在销售环节中,可利用的文创,可视化(比如小视频)、可听、音乐化等(都是突破的方向)。

年普洱茶热,那时候我跑到丽江找宣科,我与他合作了半年多,我想请他把他的洞泾音乐当中的“山羊坡”改成纳西族的茶艺音乐。因为那个节奏很利于冲泡茶叶……

就茶具而言,朋友们知道人类从开始使用器具以来,出现了至少28个大类的茶具。石头的、木头的、竹子的、陶的、土的……我们云南有哪些呢?紫陶、大理的石头,现在楚雄戈壁先生(就是原来杨丽萍的文化顾问)的岩石的壶,我们还有木头、我们还有竹子……这个领域当中可发展可扩散的空间是很大的。

除了茶本身以外,作为一个茶人,我在想“怎么让我这个功能的茶、物理的茶、植物的茶富有灵*”?我们真得要在这个方面想办法。我给不出答案,因为我也没做好……

在销售环节当中,我觉得我们讲好云南故事,我们每一个店做出自己的特色来,是完全可以在创意行业当中去有所突破的。福建在五年前拍了一部电视片,叫做《乌龙小子》,把乌龙茶以电视片的方法展现出来……我们云南到现在为止,以茶为题材的电视剧、动漫,可能都没有。

我们这个产业或者企业,企业文化怎么形成?我想每个在座的朋友们,我们流通协会的朋友们,每个人都可以思考。

我还想强调一点,就是文化创意行业,它以美为指导,以艺术化的手段来实现。什么是美呢?美的对立面是丑。也就是说,我们的创意,我们每一次的创新性的行为,应该经得住道德的检验。美是利,如果没有道德的把关,没有“利天下”的把关,那(创意)充其量只能算是点子。如果搞得过分的话,叫恶搞。

现在,我们做茶,我们经营企业,各种各样编故事的(情况)多,我们讲云南故事,不是乱编;我们搞产品创新,也不是胡来。我们一方面要保证茶的功能价值的充分实现和体现,另一方面,我们还必须传播富有美的、富有正能量的价值观。

今天的茶、壶、文化创意产业的平台(论坛)上,我想到了这些内容,和朋友们一起分享。我们协会用这个论题,好像跟我们没(多少)关系,做壶的、做茶的(之间)好像没关系,我觉得关系老紧密了,而且是很紧密。

从这个角度来说,人人都可创意,人人都有文化,每个企业不可能做不出自己的特色,穿衣服都能穿出自己的特色,穿包装怎么能穿不出来呢?

这就是我的想法,谢谢大家!

本期首发时间为年09月13日

关于科维乐

科维乐通过多方探索实践,推出了“智能云茶追溯系统”,依托于微软云平台,从茶叶生产的上游、中游、下游和行业标准及规范入手,全面溯源,实现茶叶从茶园到茶杯的全过程追溯。同时,针对茶农、茶企、茶商、消费者和藏家,分类设计溯源线路,量身定做符合实际的追溯方式,为打造透明安全的云茶市场服务,助推“千亿云茶”产业朝着规范化、体系化发展。

更多智慧科技生活,都藏在老爷这里

长按

1
查看完整版本: 亚和说茶九十九期茶产业与文化创意